高潔
摘 要: 欣賞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可以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
關鍵詞: 小學音樂 欣賞課 教學方法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教師先講方法,完整試聽后分段聽,再完整聽,然而,這種模式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新課改下,我們需要改變以往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法,站在欣賞的角度,為音樂和學生之間建設一座橋梁。
一、對音樂教材的精準把握
教材是教師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備課時,盡可能想得細一點、精一點,思考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對于陌生的音樂作品,教師需要課上及時指導,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調動積極性。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學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靈活重組,把音樂同主題、同作者的作品分別整合起來,促使學生形成多樣化的音樂理解。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是個大難題。由此,教師使音樂作品中的知識和內涵有機滲透在體驗音樂之中,讓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繼而生成豐富的體驗。
二、體會情景,幫助學生感知樂曲
小學生閱歷淺、知識少,這些因素導致欣賞樂曲的難度大。為豐富學生的知識,教師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創作背景等基本知識。但如果教師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么學生會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拓寬思路,開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說一些瑤族風土人情,并展示相關的圖片、影視片段等,通過視覺的欣賞加深聽覺的感受。在欣賞歌曲時,學生初聽樂曲會對樂曲情緒有所理解。對于一些結構較復雜的曲目,教師可讓學生重聽全曲或分段欣賞,還可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
三、對比學習,讓學生學會鑒賞
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創造就是根據音樂繪出簡單的圖畫,表現樂曲的基本情緒和基本內容等。這些創造活動的前提就是教師應努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只有這樣,學生對樂曲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初步的情感共鳴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面確定分析的角度和深度,不必刨根究底,邊分析邊逐段細聽,便于保持學生已經產生的特定情緒,并在這種情緒的作用下,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對比欣賞教學可以提高審美素質;降低聽辯難度,易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
四、洞悉學生,科學引導
1.把握學生的欣賞水平
首先,教師課前應該全面預設教材,充分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整體發展水平,了解學生現有的音樂素養,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出發,以學生原有的音樂知識、生活經驗為基礎,考慮到教學設計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其次,了解學生的欣賞心理,課前預設要圍繞學生進行,因為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是有差異的,教師在備課時創設符合學生發展的情境,使學生真正參與,進而產生體驗音樂的喜悅。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2.1讓學生充分利用想象力說出心中所感
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有差異。一首優秀的樂曲是多姿多彩的。因此,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借助想象說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2.2大膽唱出心中的歌
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與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融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感情內涵的體驗,表現為憑借自己的感性經驗自然流露的一種體驗。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欣賞曲《綠色的祖國》,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大自然的音樂,利用制作的課件中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氛圍,參與討論并發掘春天的美,實現對欣賞歌曲最好的理解。
2.3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課程的綜合是學科內各個教學領域的綜合,是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其他藝術的綜合,學科綜合是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后,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展現對音樂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涵還重要。初聽后用線條表示初次印象,很多學生都能用線條表示出來,復聽后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為歌曲配上相應的情境畫,學生樂在其中,更深地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五、創造愉快的課堂氣氛
音樂欣賞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將情、言、行融為一體,借助情境和營造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課堂氛圍,使孩子們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感受與鑒賞教學活動中。
1.語言情境
欣賞教學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借助聲音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分析、講解中用輕松愉快的語言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語氣導入,如果教師的語言聲情并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就能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2.實物情境
運用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實物創設情境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實物演示能使學生獲得真實的感性認識,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能夠促使學生發展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3.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局限,視聽技術、聲像技術的應用,極大地開闊和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教學實踐中,將學生們不能親歷的很多藝術表演、各地民俗風光等場景設計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更快地融入體驗音樂的情緒,發揮想象,張揚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欣賞課的小主人,是每位音樂老師值得深思并努力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潘曉黎.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J].文學教育(中),2011(09).
[2]錢亦平.錢仁康音樂文選[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3]羅杰·凱密恩.大學堂·聽音樂音樂欣賞教程[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