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摘 要: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在于提升學生個人的人文素養,以此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為目標的探究語文教學。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性學習語文的開始,對學生的發展極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如果采取遞進循環式的教學方式,則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逐步向前推進,由此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不失為一種有效之策。
關鍵詞:遞進循環式;教學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76-01
遞進循環式的教學方式,字如其意,也就是教師在給學生授課的時候采用一種循環漸進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人文性,需要學生進行了解才能夠掌握好所學的知識,因此在課堂授課中需要穩扎穩打,教師做好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小學生由于處在兒童階段,對世界的認識還在一個感性的階段,故而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就需要教師指引學生對舊的知識點的回顧來引出所要學習的新的知識點,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不斷掌握好新知識,這實質上也是一種遞進循環式的教學方式。
一、遞進循環式在“識讀教學”中的應用
識讀教學主要是面對的是在低年級學生進行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通常是將識字和朗讀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很多語文教師在給學生進行閱讀講解的時候存在一種“磨磨蹭蹭”的現象,也就是上課過程太繁瑣,太復雜,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而且缺乏師生互動,很少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遞進循環式在“識讀教學”中的應用不追求的是堂堂清,而是允許學生在后續不斷的鞏固復習中達到記憶的目的。
對于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而言,小學生在低年級階段,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應重點處理好識字、朗讀和寫字的關系。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以識字和朗讀語言積累為主導目標進行教學,故而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盡量簡單化,也就是教師應該采取朗讀的方式將課程迅速推進,這樣才可以有時間抽出生字詞重點強化。比如,在授課中,學生會碰到一些生詞生詞,我一般采取的是五步走的方式,也就是第一步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每一個生詞在發音上怎么讀;第二步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生詞的印象;第三步是在第二步的基礎上挑出一些比較難的生字生詞,再次強化記憶;第四步則是教師讓學生回到詞語中繼續朗讀,這樣可以讓他們對剛才學過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消化;最后一步就是回到課文中朗讀,這樣使得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定的條件放射,記憶水平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遞進循環式在“寫字教學”中的應用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標識,更是文明傳承的重要工具。在中國,漢字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演進,已經形成了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藝術。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寫字課上所學的不僅僅是對一個文字的掌握和應用,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了解漢字間架結構,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如何將自己的字跡寫的瀟灑大方,楚楚動人。在語文課堂上所進行的漢字教學,不應該是重視寫字的數量,而是要讓學生在寫字過程中產生對漢字的審美觀念。
我在寫字教學的時候采用遞進循環式,一般也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讓學生能夠比較準確的記住偏旁部首。我首先是在黑板上給學生做示范,或者是采用多媒體輔助工具讓學生看書法家是如何寫字的,這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了起筆要頓、行筆要輕最后頓筆回收等這種基本的筆畫運筆,然后讓學生重點記住偏旁部首的名稱。緊接著是學生自己練習文字的偏旁部首,我在一旁一個一個的指點。第二階段是引導學生如何將偏旁部首寫的優美。我主要是讓學生做獨體字生字描紅練習訓練,一般而言是三遍為宜,強調學生的寫作姿勢,重點訓練學生的耐力。第三階段我是讓學生對生詞進行抄寫和練習。因為之前有關這種基礎的訓練,在學生的腦海中他們已經對偏旁部首和一些正確的寫作姿勢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學生如果態度端正的話,他們基本上都能夠掌握好漢字結構的特點、漢字的運筆方式等技巧;第三階段的訓練是徹底的讓學生對生字熟記于心。在這一階段,我是重點的訓練學生如何在只看拼音的情況下將生字寫出來。只要掌握了文字,學生基本上就具備了書寫的能力,以后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比較輕松了。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階段需要學生對所要掌握的漢字進行反反復復的練習,以求達到鞏固的目的。
三、遞進循環式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作文水平是否合格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對事物的認識和自我探索能力的發展,因此,作文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眾所周知,小學生由于年級較小,雖然想象力比較豐富,但是在寫的方面卻仍然表現出一定的吃力,這一方面固然有對于兒童階段的學生而言,作文寫作的難度的確較大,另一方面也與學生很少受這種訓練有關,而如何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作文寫作并且寫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呢?通過實踐,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采用遞進循環式的方式,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作文寫作的難度有所降低,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興趣,不失為有效之策。
首先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不要畏懼作文寫作。我在一開始很少采用專題式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而是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機的將作文教學的內容穿插進來。比如,上課的時候我先給學生講講故事,而且故事只是講到一半,讓學生嘗試著猜想故事的結局如何。學生七嘴八舌的進行討論,然后我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或者是教給學生如何用幾個詞語來組成一句話,幾個句子來組成一個段子等,這為學生能夠獨立的寫作做好鋪墊。當學生掌握要求之后,我才開始給學生上專題式的作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著手準備讓學生進行寫作,但是我發現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雖然有想象力,也會用詞語組成一個句子,但常常是寫著寫著就停筆了,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再往后怎么寫。這時候我用看圖說話的方式來教授他們寫作,也就是用四幅圖或者而五幅圖組成一個完整故事,讓學生根據圖畫提示完成作文寫作。這種方式比較受學生歡迎,因為有了圖畫提示,在加上學生對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上都能比較完整的將作文寫出。由此可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只用兩個步驟就可以讓學生學會作文寫作,這還是得益于遞進循環式的采用。
參考文獻:
[1] 陳佑清.教學論新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