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翔
摘 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是我國職業教育實現集約化辦學目標的必然趨勢,是我國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為天津市高職院校間教學資源共享的實現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通過闡述海河教育園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現實意義和理論依據,力圖為高職院校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找到成功之路,為培養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教學資源;共享;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387-02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顯著和國際關系日趨密切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國間的人文交往越來越密切。高職教學資源共享是我國職業教育實現集約化辦學目標的必然趨勢,是我國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為天津市高職院校間教學資源共享的實現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一、海河職教園教學資源共享的現實意義
1、教育部支持、市政府主導
(1)海河園是全國唯一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
2005年,教育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確定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2010年,教育部與天津市政府簽署《關于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協議》,海河教育園區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
(2)高職國際化辦學是天津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奮斗目標
2016年3月,天津市政府下發《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到2020年,天津市將高水平建設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形成具有天津特點、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2、濱海新區經濟崛起面臨的現實人才需求
作為“我國經濟第三增長極”,濱海新區將有望迎來未來15年的經濟快速崛起。這為海河教育園教育資源整合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一是濱海新區快速發展將產生對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為海河教育園區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濱海新區的開發開發進程標示著天津未來的發展走向,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需要有相應的人力資源結構匹配,這就為海河教育園區資源整合與共享確立了坐標。
3、海河教育園是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教育高地
2015年,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新校區和3所高職院校的搬遷入駐標志著海河園二期建設順利完成。截止目前,已有10所高等院校遷入海河教育園。未來還將規劃建設第三期,最終形成辦學規模20萬人、社會培訓30萬人次、居住人口10萬人的總體格局。
二、海河教育園教學資源整合的理論依據
資源觀理論認為企業管理的戰略任務就是找出、發展和配置這一部分與眾不同的關鍵資源,以謀求最大化的經營回報。資源管理論適用于任何存在競爭的組織,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高校也是存在競爭的社會組織,也需要持續不斷地獲取資源來持續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好的辦學效益。
產業集聚(industry agglomeration)理論,也叫空間經濟學。一定總量規模的某一產業相對集中于某一區域,形成聚合效應,就能爆發出令人驚訝的生產效率和集群競爭力。
三、海河教育園教學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原則
1、以“共贏思維 ”加快天津海河教育園教學資源整合步伐
確立天津海河教育園各職業院校、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共贏”與“協同”的思維, 突破封閉區域理念的束縛, 強化資源共享思維。天津海河教育園各院校應站在區域整體的高度規劃職業教育發展策略,以尋求共存的戰略協同和整合為理念,充分調動園區各高等院校的潛力,優勢互補,提高園區的整體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2、強化高校整合的主體地位,推進校際合作
海河教育園內各高校的整合主體地位應得到加強, 并加快校際合作與聯動步伐,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校際合作。在整合過程中,天津市政府應為高校搭建好合作平臺,提供信息渠道以及制度保障,鼓勵園區高校間展開協作。園區內各高校應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發揮各自的教育資源優勢,各取所長,資源共享,如學生就業信息、實訓基地、重點學科、重大課題等的合作與共享, 使園區內各高校的專業、學科、研發與經濟一體化緊密結合。
3、明確政府在高等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中的定位
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引導和減少體制性障礙,為天津海河教育園教學資源整合與共享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在現行的體制下,各院個體利益不可能完全為園區整體利益讓路,需要在天津市政府層面進行調控,通過立法、經濟、行政等手段推進海河教育園教育教學資源整合與共享。在天津海河教育園教育資源的整合中,需要高等院校、天津市政府和社會力量協同推進。
四、海河教育園教學資源共享策略
1、建立科學有效的協調與管理機構
天津海河教育園要依托園區管委會的行政職能手段,合理運用組織結構理論,建立適應高職院校科學發展的組織結構體系,共享教育資源。除了行政層面的管理協調外,建議由天津市政府牽頭,聯合天津市教委、社會實體、各高職院校及普通高校共同組建天津海河教育園教學資源共享委員會。共享委員會建立例會制度,負責組織、協調、推動海河教育園教學資源共享工作,并對重要的合作事項進行決策和批準。
2、海河教育園中外辦合作學資源共享策略
天津海河教育園要依據產業聚集理論,打造多校聯盟。多校聯盟,顧名思義就是要將園區內有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或者愿意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的高職院校聯合在一起。聯盟內各個高職院校共享中外合作辦學資源,采取長短期項目相結合的模式,開辦2+2、3+1的專升本項目,聯盟內各學院學生無需學籍轉換,自由選擇聯盟內的項目。
3、創設教學資源共享的評價標準
天津海河教育園共享教育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量化,并實施科學合理的有效評估,以此監督共享效果。同時還要形成持續、及時、系統的反饋體系,提高共享效率。因此海河教育園教育資源共享評估、反饋機制是檢驗園區教育資源共享過程中共享措施是否得到貫徹、共享目標是否得到實現的有效手段。
五、結論
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的教學改革也隨之拓展和深化,海河教育園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集約化的辦學途徑,積極創新并實施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充分調動更多高校參與教育資源共享,帶動我市高校教育教學水平全面提升,為我市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霆鳴.新加坡高職教育國際化特征[J].職教論壇,2008 (3).
[2] 胡海燕.高職教育國際化及實踐思考[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