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鈞瓷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其古樸端莊的造型和變幻莫測的釉色成就了鈞瓷藝術的獨特價值。本文從藝術價值、工藝技術、審美變化等視角梳理了鈞瓷造型和釉色發展的歷史,分析鈞瓷現代產業化發展中其造型和釉色發展的特征,并展望了未來產業化發展中鈞瓷造型和釉色的發展趨勢,以期促進鈞瓷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鈞瓷;造型;釉色;產業化
鈞瓷是我國“五大名瓷”之一,它以其色彩斑斕、變幻多姿的釉色,端莊典雅、古樸別致的造型和精妙絕倫、獨樹一幟的窯變效果聞名于世,成為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神垕鎮鈞瓷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鈞瓷的造型和釉色也在繼承中不斷創新,鈞瓷這門種古老的技藝在現代化背景下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1 鈞瓷造型和釉色發展的歷史沿革
鈞瓷之名,得之于禹州歷史上曾經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啟曾在這里的“鈞臺”宴會天下諸侯,舉行盛大的開國典禮。由此而得名的鈞瓷,歷經唐代創燒時期,在宋代進入成熟并達到頂峰,金、元時期,鈞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明代和清代中葉,鈞瓷處于衰退期;晚清以迄民國,鈞瓷進入復蘇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神垕鎮重新恢復了鈞瓷生產,鈞瓷藝術獲得新生。在鈞瓷的發展歷程中,其造型、釉色的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充分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審美趣味和工藝水平。
唐代是我國陶瓷史上重要的時期之一。鈞瓷的創燒與唐代黑花瓷的燒制與發展密切相關。從出土的被后世稱之為“唐鈞”的標本來看,當時的造型有拍鼓、花邊盤、執壺、葫蘆瓶、小口瓶等,由于受窯溫的影響,釉斑有月白色、灰白色、藍色,有煙云變化之美感。宋代時期,鈞瓷的發展達到了頂峰,除了碗、盤、杯、盞、枕等日用瓷外,還出現了鼎、尊、爐、瓶等陳設瓷,其造型也趨于多變,制作出了鵝頸瓶、蓮花盆、葵花盆等經典造型。在裝飾方面,出現了蓮花瓣、如意耳飾等紋樣,體現出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這時期,鈞瓷藝人成功燒制出鮮艷奪目的鈞瓷銅紅釉,這是我國高溫色釉的一個新突破,極大的豐富了鈞瓷的釉色,除了常見的天青色、月白色外,還研燒出了海棠紅、茄皮紫、胭脂紅、玫瑰紫等色彩斑斕的釉色,贏得了歷代陶瓷專家的贊譽。宋代之后,鈞瓷窯變技術的發展幾乎停滯。因此,金、元時期的鈞瓷釉色較為單調,釉層較厚且不均勻,整體藝術價值不及宋鈞。明代和清代,鈞瓷的發展極為緩慢,處于衰退時期。縱觀鈞瓷古代發展史,盡管曾經取得了至今在某些方面還難以企及的成就,但在當時鈞瓷主要是作為御用品供少數人使用或雅玩,并未形成產業化發展。
2 現代產業化發展中鈞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
(一)鈞瓷產業恢復發展階段的造型和釉色特征
新中國成立之后,曾一度停滯的鈞瓷產業獲得新生,20世紀50年代鈞瓷生產恢復,并開始了產業化發展之路。在20世紀中葉,鈞瓷燒制以仿古為主,造型設計大多參考宋、元時期的造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出現了壇子瓶、六方瓶、三足爐、雙耳花瓶、鵝頸瓶等多種造型。釉色方面以藍色為主色,兼有海棠紅、雞血紅、朱砂紅、玫瑰紅等釉色。整體而言,造型多樣,釉色多變,較好的復原了宋、元時期鈞瓷的藝術特征。
20世紀80年代前后,鈞瓷的造型和釉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發展。這時期,鈞瓷在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傳統的瓶、盤、碗等日用品和花盆等陳列品之外,開始嘗試將現代理念融合到鈞瓷造型設計,還將人物造型、動物造型和陶藝引入鈞瓷作品中,豐富了鈞瓷造型的表現形式。此外,鈞瓷也將雕刻工藝的浮雕、鏤空、鏤雕等技術運用造型裝飾中,極大的豐富了鈞瓷的造型裝飾手段。從釉色的角度來說,此時期,鈞瓷的釉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除了燒制出了天青色、月白色、玫瑰紫、海棠紅等傳統色彩外,還研燒出了寶石紅、寶石藍、玉白、鈞花釉等新釉色。這些釉色或古樸典雅,或清新醒目,變化自然,韻味無窮。
總之,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是鈞瓷產業的恢復與發展期,在該階段,鈞瓷的造型和釉色都較好的繼承和恢復了傳統的技藝,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創新,依據時代和市場需求將現代元素融入到鈞瓷燒制中,并對鈞瓷的窯變技藝和釉色變化進行了大膽創新,較好的促進了鈞瓷產業的發展。
(二)鈞瓷產業創新發展階段的造型和釉色特征
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鈞瓷產業化的不斷發展,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鈞瓷的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其中以造型和釉色的發展和創新最為突出,這些方面的創新與突破呈現出了時代特征。另外,鈞窯生產行業推廣采用液化氣、天然氣、滑輥式生產。上述這些因素都促進了鈞瓷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繁榮。
自20世紀90年代起,鈞瓷的造型方面開始發生較大創新發展。鈞瓷造型在繼承了我國陶瓷經典造型和青銅器造型藝術的基礎上,一些鈞瓷研究機構和鈞窯開始嘗試將人物、動物、山水等形象元素融入到鈞瓷造型設計中,大大提高了現代市場對鈞瓷的認知度。進入21世紀之后,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鈞瓷造型設計的不斷理念變化,例如,一些鈞窯開始嘗試或將鈞瓷和傳統節日結合起來,或將傳統文化元素引入到鈞瓷造型中,或將歷史人物、政壇領導作為鈞瓷創作的素材。此外,還有一些鈞窯邀請了現代藝術大師和美術大師對鈞瓷的造型進行創新設計,較大程度的顛覆了傳統鈞瓷的樣式,以簡約、現代和時尚的特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并賦予鈞瓷新的生命力。
在釉色方面,隨著鈞瓷產業的不斷發展,鈞瓷的釉色也在傳統釉色的基礎上研發出了多種新的釉色,成功地創燒了金黃色、金紅色、紫羅蘭等釉色,代表性釉色有傳統鈞官窯釉色、盧鈞釉色、鈞花釉釉色、新鈞釉釉色等。與此同時,還研燒出了金斑紋、銀斑紋、寶石紋、豹斑紋、珊瑚紋、羽毛紋等紋理,達到了歷史以來釉色與釉斑最全的時代。此外,在施釉方面還吸收了其它陶瓷上釉技術的優點,進一步豐富了鈞瓷的施釉方法,使鈞瓷窯變呈現出多樣化、現代化的特征。
3 鈞瓷造型和釉色的發展趨勢
目前,鈞瓷的產業化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鈞瓷產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壯大,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對鈞瓷的造型和釉色進行創新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時代和市場發展的需求,使傳統藝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依舊生機勃勃、前景光明。
從造型的角度來說,除了部分仿古瓷在造型設計中繼續保留和繼承傳統造型元素外,鈞瓷的造型設計需要與社會接軌、與時代接軌、與世界接軌,要進一步打破傳統造型的束縛,要對傳統造型和傳統元素進行積極的吸收、改良和創新,不斷挖掘民族藝術特質和時代元素,并將其巧妙地運用到現代鈞瓷的造型設計中,使鈞瓷的造型能夠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和時代特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例如,在鈞瓷造型設計中可以融入現代生活的簡約理念,用現代元素來裝飾鈞瓷藝術。在釉色上,要進一步發揮鈞瓷的窯變藝術,研發新的釉色,并進一步提高鈞瓷釉色的藝術價值。例如,在鈞瓷釉色中可以嘗試引入現代時尚的流行色,通過流行色和傳統色的有機結合提升現代鈞瓷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促進鈞瓷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4 結語
鈞瓷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種極為典型的文化藝術,承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是傳承下來的傳統和現代重要活態的、流動的見證,具有無以替代的價值和意義。鈞瓷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品牌的樹立,有賴于鈞瓷造型和釉色的創新發展,只有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滿足社會大眾的審美需要,才能夠推進鈞瓷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洪偉.傳統到現代:中國鈞瓷史的社會學敘述(一)[J].許昌學院報,2009.04.
[2]霍鵬飛.鈞瓷文化產業改革新思維[J].廣西輕工業,2010.12.
[3]何迎.現代河南鈞瓷造型藝術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0.06.
[4]參見http://baike.baidu.com/view/1252453.htm
[6]苗錫錦:《鈞瓷志》[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23頁。
[7]張自然:《鈞瓷文化精神探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第128頁。
[8]梅國建,張偉,郝保紅:《中國鈞瓷釉色分類圖典》[M],四川美術出版社2013年7月,第13頁。
作者簡介
崔松偉(1967—),男,漢族,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人,中國陶協理事,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方向:鈞瓷文化產業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