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英嘎
摘 要:小學階段英語課堂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境教學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從而達到學英語的目的。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從而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方法
在當代,小學時期是學習英語的最好階段。小學生在開始接觸英語課時,感覺非常新鮮,會產生好奇心。然而,小學英語教育和其他階段的英語教育有所不同。小學英語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聽和說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模式為情境教學,而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特別是要注意形象情境與問題情境的創設,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熱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創設各種情境。
1 創設興趣情境
興趣其實質就是一種熱愛之情,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感情,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創設良好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教師要努力使課堂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新鮮、輕松,使學生喜歡英語課,喜歡學習英語。例如,在教表示身體部位單詞的時候,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輕輕地捏捏學生的小鼻子、摸摸小耳朵,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藹,并置身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滿懷激情,以豐富的體態語言與面部表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動物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邊領讀單詞邊做出表示相應動物的動作。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教師還可以根據孩子好動的心理,結合游戲和兒歌教學,創設活動情境,動靜穿插,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穿插,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自主學習。
2 創設言語情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學生們在學習第二語言時,難免有畏難情緒,害怕說錯,說不好而羞于開口,這時,教師若能多用些鼓勵的、表揚的、積極的話語,就能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發揮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從進教室那一刻起,就面帶微笑給學生展示出自然、親切、和藹的一面,以良好的情緒來營造和諧、愉悅、活躍的課堂氣氛,創設出寬松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當學生聽不懂時,教師可心領神會地想辦法,如拿實物、用肢體語言、簡筆畫來幫助學生理解;當學生說錯或說不出來時,教師應寬容地多加鼓勵,輕聲地告訴他:“Itdoesntmatter,Pleasesay it after me,”師生之間愉悅的、互動的交流,使學生愿說、樂說、會說,并且能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為學生今后有效地學習英語奠定基礎。英語教學采用先進的工具,如錄像、投影儀和錄音機等相結合的手段,給學生創造學習對話、句型的情境,讓他們不是通過生硬的單詞、句子或漢語了解相關的情境,而是了解全文內容,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使用錄音機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可以模仿到正確讀音、語調、語速。用錄像投影儀創設與課文相關的情境,這時言語與情境相結合能使教學更接近交際的自然狀態,真實的情境可以促進形象記憶,也可以避免用漢語做中介。如在講I can see…時,我用投影儀打出一幅與課文相關的圖畫(青山綠水,一個小屋坐落其中,房屋左右綠樹、鮮花、小動物比比皆是,水面上幾只小舟與鴨、鵝相伴),隨之讓學生聽錄音,從整體上對課文所講述的背景,內容有個大概了解,然后用圖帶句型I can see the .用句型帶單詞,做到句不離文,詞不離句的原則,讓學生先聽懂,會說,才會寫,發展了創造性思維,凸顯了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
3 創設歌曲音樂情境
研究人員發現,初學英語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唱歌來達到形象記憶的目的。我們可以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學過的一些革命歌曲,雖然多少年沒有唱過,但是當我們再次聽到這個旋律的時候,往往能夠隨口唱出來,這是為什么?因為這涉及到了左右腦平衡發展的問題,歌詞是靠左腦記憶,而旋律是右腦來記憶,所以通過歌曲音樂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左右腦平衡發展,幫助他們進行形象的記憶。同時,歌曲以其優美的旋律和明快的節奏也往往能夠打動學生的心弦,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聽課注意力,而且還能夠提升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4 創設問題情境
情境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引發學生的思考,沒有思考的學習是無效的,也不可能被學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問題是思維的向導,也是教師啟發學生思考的手段。合適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有價值的問題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借助問題的切入點,明白要思考的方向,避免了思考的盲目性,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新異性、重點性和目的性指問題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提出來的,目標是設問的方向、依據,也是問題的價值所在;適應性指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全班同學的實際水平,以保證使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都處于思維狀態;新異性指問題的設計和表述具有新穎性、奇特性和生動性,能真正吸引學生;重點性指問題要問在點子上,抓重點和難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因為重點是學習的關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得不好,會影響后邊新知識的學習效果。
5 創設生活化情境
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下學習英語,自然也就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不能學以致用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問題。他們能從原型示例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卻比較差,當他們遇到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因此,英語教學要走向生活。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英語學習只有貼近生活,與生活聯系起來,才會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通過創造生活化的情境教學讓學生觸景生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遷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一方面,要把教材的內容生活化。比如學習單詞“shopping”時,可在課堂上創設“shopping”的情境,讓學生在購物表演中加深記憶。學習“apple,orange”等水果時,通過實物教學,讓學生直觀地進行學習。另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比如一些禮貌用語等,可讓學生在運用中獲得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只有從真實性、有效性、趣味性、思考性來創設有效的情境,帶學生進入一定的情境,才能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過程中學會語言并能學以致用,才能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才能使英語課堂煥發出無窮的生命活力。教學實踐也讓我體會到:要使小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英語、學好英語,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應多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真實的活動中。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鳳云,路新宇.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孤兒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J].現代閱讀,2013(11).
[2]馬婧雯.課堂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J].教育科研論壇,2010.1.
[3]劉俊愛.英語課堂教學調控的原則[J].校園英語,2012.9.
[4]姜建芬.淺談游戲教學在英語課堂有效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