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韜
摘 要:制藥工程專業是一門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性綜合學科,而微生物學作為其中的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專業性,也是學生后續深入學習的基礎課程。由于制藥工程專業在培養目標與課程結構上與其他專業的差異性,現在高校微生物課程設置上不合理現狀問題的存在,教學改革與實踐應用的探討很有必要。
關鍵詞:制藥工程;微生物學;教學改革
1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的原因及重要性
目前,我國在微生物學專業上的發展狀況不甚理想,滯后緩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時代的擴張,市場對微生物學專業有了新的應用需求,一些國外大學的微生物專業開始與其他學科融合,向其他生物技術中心轉化。在人才培養這一塊,該專業也愈發強調學生的創新思維,老師授課往往結合最新的現代技術,致力于基因組學現代分子微生物學的發展方向。
但是,我國的微生物學專業,卻一直保持著以往的教學模式,沒有明顯的突破,教學手段單一,實驗器材,實驗基地落后,與社會需求嚴重脫軌,學生實操性差等。微生物學是一門既重視理論又重視實踐的學科,內容復雜,廣泛,在關系到一些醫學與工程上的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存在學習上的困難,近些年,雖說教學改革推行,微生物學也適當進行改變,減少了課時,但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快,新的技術不斷出現,課時的縮減未免對學生來講是不利的。
此外,關于高校在微生物學的授課模式,普遍缺乏特色,沒有針對性地教學,制藥工程方面也只是側重于設備,工程工藝的設計等等,挖掘不出微生物學的特質,使得學生喪失學習探究的興趣。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在某一行業領域的潛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精英人才,對此,微生物學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探討相關的改革與實踐應用方向,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案,完善教學環境,真正做到引導學生科學地掌握專業知識,學以致用。
2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戰略措施
2.1 選擇優秀教材
制藥工程體系在日常教學中側重于方法,理論,以及設備,工藝,生產等方面的能力,微生物學專業是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在教材上一般都是普通的生物教材,缺乏制藥工程的特色。隨著制藥工藝的發展,微生物專業教學需要及時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因此需要提高教學質量,立足于目前的教學大綱,積極引用國內外前沿的優秀教材,緊密貼合該專業的國際發展趨勢,應用實例來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氛圍里獲取實踐與理論研究能力,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使該專業達到高水平的教學質量。
2.2 精選教學內容
由于制藥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微生物學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合理的教學規劃極為重要,在具體的授課中既要對微生物學的概念原理等基礎知識有所了解,也要有微生物學在具體實踐應用中的技術能力,即所謂的“厚基礎通識教育、個性化專業設置、寬口徑就業方向”教學要求。
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分為三大版塊。第一版塊,微生物基礎。即對各種微生物群的生長,代謝,營養等建立“菌”的概念,進一步深入了解微生物與人類制藥工程的聯系。第二版塊,制藥過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微生物。這個主要是對微生物的發酵有個直觀的認識,采用實際的案例或影像資料,熟練掌握發酵的精髓要點,便于學生在畢業后工作快速上手。第三版塊,實踐的應用,開設相關專題,講解微生物在制藥工程中的實踐應用,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意識,提高專業運用的綜合能力。這三個版塊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教學體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也鍛煉加強了學生在制藥與微生物學之間的實踐專業技能運用。
2.3 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2.3.1現代化教學手段
互聯網大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在我們的教學中已經成為普遍的應用趨勢,眾所周知,生物學研究的個體都是肉眼看不到也摸不著的,理論課本教學也只能是一些極為抽象晦澀,只能靠描述去理解的內容。所以,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清晰地觀察到微觀世界的神奇,化靜態的物體為動態,生動易接受,現代互聯網上的知識信息也非常豐富,學生可以提前利用網上的資源學習,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補充,最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3.2采用PBL教學模式
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也就是問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一旦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疑問,老師就要及時引導,不能直接給出答案。這一教學理念重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通過提問,思考,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老師積極鼓勵學生挖掘問題,提出問題,在指導與提示下主動去解決問題,拓展思維,從新的角度發現事物的本質,從而更好地解決學生在微生物學上的困惑與難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就感與信心。
2.3.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1870年由克里斯托弗·朗道爾教授創立,該教學理念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具備獨立與科學嚴謹的系統思維,結合本學科的學科性質與特點,教師選用與制藥工程專業課程相關聯的案例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最終使學生從實際案例中獲取更有價值的微生物的專業技巧。
2.4 開展課后科研活動
課外活動的開展,事實上還是為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與創新思維兩方面的能力訓練。高校開放實驗室,在平時的業余時間里可以選擇一些有興趣的學生跟隨老師進行課題研究,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也有效地深化了學生的知識系統,達成教學與科學研究之間的無縫銜接。
另一方面,建立教學項目基地,與周邊的企業合作,讓學生走進微生物相關企業實習,積累更多的實踐項目經驗,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定期請一些行業專家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溝通交流,對當前制藥行業的發展,學術研究,以及市場的需求狀況等進行分析講解,提前讓學生對自己以及所學專業有個清楚的認識,找好自己的定位目標。
3 結語
綜上所述,制藥工程的呈現出的發展態勢是可觀的,現在的高校對制藥專業的微生物教學也愈發重視,改革與創新愈演愈烈,但是在未來的路上,微生物的教學的要求也會越來愈高,教師們需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改變微生物學教學模式,真正從教學層面以及社會的人才需求考慮,理論與實踐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實現教育的本位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淑娟.試論制藥工程專業微生物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4:65.
[2]吳方麗.制藥工程專業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6:137-138.
[3]喬惠麗,焦鑄錦.制藥工程專業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0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