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佺 束怡 孫浩凱
[摘要]如何采集節目的版權信息,對于大多數廣電媒體來說是個難題。長久以來,大家對此并不重視,也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造成版權信息嚴重缺位,節目價值難以實現。本文依據廣電節目的特性,結合我國版權法律法規的要求,歸納了湖北廣播電視臺版權管理的實踐經驗,提出從建立流程、充實力量、保障運行三個方面,搭建起采集節目版權信息的工作機制。
[關鍵詞]版權 節目制作 采集 模式
進入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成為主流。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新媒體已經占盡了渠道先發優勢,其平臺的用戶數量和影響力令絕大多數傳統媒體望塵莫及,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欲絕地反擊就必須抓牢“版權內容”這一戰略核武器?!懊⒐鸗V”作為傳統媒體運作的新媒體平臺之所以能異軍突起,在激烈的視頻網站競爭中成為后起之秀,正是緣于其背后有湖南廣電眾多精品版權內容的支撐。內容即版權,優質的獨播內容是廣電媒體安身立命的核心版權資產,但由于歷史原因,廣電媒體長期疏于記錄節目版權信息,導致坐擁著海量內容,卻面對著版權資產“荒漠”,資源難以轉化為資產。因此,加快推進廣電媒體節目版權信息的采集整理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將就如何使該項工作走入“深水區”展開論述,以湖北廣播電視臺版權管理的實際經驗為例,從建立流程、充實力量、保障運行三個方面,闡明操作策略和方法。
建立信息登記、報送流程
版權信息對于節目來說至關重要,它決定了節目的版權狀態,決定了節目能否步入線上進而走向線下。在節目生產的全流程各環節中都會產生版權信息,其中大部分在節目立項、制作、播出和入庫時出現,最早、最詳細掌握它們的人是節目制作人員,其他人很難知曉個中的具體情況,這就決定了只有節目制作人員是節目版權信息的提供者,也是采集節目版權信息的源頭。由此,追根溯源版權信息采集工作的起點就明確了。鑒于版權信息分布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湖北廣播電視臺在采集節目版權信息時建立起了一套以節目制作人員按時登記為基礎,自下而上貫穿節目生產各環節的記錄、報送流程。同時,構建了版權信息管理系統將流程進一步固化,便于其盡快運行。
(一)節目立項階段
此階段經過策劃,節目已經大體定型,節目類型、節目制作方式、節目主創人員、播出頻道、播出時間等節目的基本信息已經產生。
節目制作部門需在召開策劃會,尤其是定型會時通知版權管理部門派員參會,及時了解節目基本情況。湖北廣播電視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會在充分了解到節目的基本情況后,出具《節目基本信息表》和《版權關系處理建議》,指導節目制作部門正確處理版權關系。湖北廣播電視臺總編室(以下簡稱總編室)在播前審核報批材料時會查看是否含有《節目基本信息表》,如果沒有,則通知節目制作部門盡快補充,未補充的節目將不會排播。(流程如圖1)
(二)節目制作
此階段是將各類外來和內生素材組成節目的過程,同時也是各種版權權利匯聚成節目版權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節目制作部門要在節目播出之前,按照相關要求規范處理權利關系,同外來作品的權利人和外請嘉賓、演員簽訂版權合同、確認書等并報送版權管理部門審核,在此基礎上做好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情況的記錄。湖北廣播電視臺將版權合同報批和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情況報送分成了兩個并行的業務流程,針對節目的播出特性設置管理結點。
1.直播節目。
對于節目制作階段簽署的各類版權合同,節目制作部門要按照湖北廣播電視臺的要求走完合同審批流程,在流程完成后3個工作日內送一份合同原件至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存檔備查。原則上在節目開始制作之前,所有版權合同應該簽署完畢。如果因特殊原因合同簽署晚于節目播出,節目制作部門應在審批流程完成后3個工作日內送一份合同原件至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提供版權格式合同,供節目制作部門選擇使用。
對于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的情況,在節目播出后24小時內,由具體制作節目的每位記者、編輯向其所在欄目的版權信息著錄員報送,再由版權信息著錄員登陸“版權信息管理系統”將相關信息錄入,版權信息著錄員為各欄目指定的專人。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負責培訓版權信息著錄員規范錄入信息,并對版權信息著錄員錄入的信息進行審核,不合格信息發回版權信息著錄員修改,直至提交的信息合格。
2.錄播節目。
對于節目制作階段簽署的各類版權合同,按照直播節目的模式進行管理。
對于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的情況,在節目播出前,由具體制作節目的每位記者、編輯向其所在欄目的版權信息著錄員報送,再由版權信息著錄員登陸“版權信息管理系統”將相關信息錄入。版權信息著錄員的人選、信息審核流程和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職責與直播節目相同。
(三)節目播出
此階段節目的大部分版權信息已經產生,是檢驗只播出不入庫節目的版權信息報送到位與否的關鍵時期,一旦錯過將給后續的工作帶來不小的麻煩。湖北廣播電視臺在此時就對前兩個階段采集到的版權信息進行了審核,將信息填報情況同報銷節目制作經費相掛鉤,對于未完成信息登記工作的欄目不開具《節目播出單》,該欄目就不能報銷節目制作經費,以此來促進版權信息被完整、準確、及時地記錄下來。
1.對于只播出不入庫的直播節目,欄目組要在節目播出后24小時內按要求完成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情況的登記,否則總編室導播科不開具《節目播出單》。
2.對于只播出不入庫的錄播節目,欄目組要在節目播出前按要求完成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情況的登記,否則總編室導播科不開具《節目播出單》。
3.對于重播節目中外來作品和人員的實際使用情況,在重播前由各欄目版權信息著錄員將“版權信息管理系統”已有的信息進行引用登記并修改播出時間。跨頻道重播節目由各欄目版權信息著錄員將“版權信息管理系統”已有的信息進行引用登記并修改播出時間和播出頻道。多次重播的節目,在每次播出前都需要將“版權信息管理系統”中已有的信息進行引用登記。
(四)節目入庫
入庫后的節目將作為版權資產被永久保存,此時是檢驗版權信息是否填寫合格的最后關口,湖北廣播電視臺在這個階段采用了前文對只播出不入庫節目的管理方法,牢牢把住報賬關,確保信息登記。
1.對于入庫的直播節目,欄目組要在節目播出后24小時按要求完成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情況的登記,否則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不開具《節目入庫單》。
2.對于入庫的錄播節目,欄目組要在節目播出前按要求完成外來作品和人員在節目中實際使用情況的登記,否則臺版權媒資管理中心不開具《節目入庫單》。
上文所載流程在湖北廣播電視臺已平穩運行了一段時間,較好地滿足了節目版權信息記錄、報送工作的需求。
充實版權管理力量
國內現階段只有少數幾家廣電媒體配備了專職版權管理機構和人員,其中人員充足的更是少之又少。版權管理力量嚴重不足導致采集節目版權信息流于形式,數據真實性大打折扣,其已經成為急待逾越的版權管理工作瓶頸。
充實力量的必要性
1.版權管理工作是知識密集型的工作。
從業者首先必須熟知我國的著作權法律保護制度,具體涉及一部法律,多項條例,上百個條款;其次必須熟練掌握本單位版權管理工作制度,以湖北廣播電視臺為例,就具體涉及到五部管理規定,百余項條款;最后必須熟悉廣電媒體的節目生產全流程,尤其是要對節目策劃和制作有一定認識,了解一檔節目從素材到成片的組合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找準管理入口,把握管理結點,處理管理事務。
很多時候版權管理者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知識和管理制度靈活做出判斷,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制度。例如節目組在開策劃會時,版權管理人員要參與旁聽,依據會議內容歸納出節目組會使用到哪些外來作品或人員,怎樣處理這些作品和人員的版權關系,預判出節目未來是否具有開發價值。
2.版權管理工作是項勞動密集型的工作。
2015年湖北廣播電視臺對三個電視主頻道播出音樂情況的統計結果顯示,每個頻道每天需要登記的音樂信息量多達二百余條。版權管理人員要拿著這些信息同節目逐一核對,檢驗是否正確,核對一個頻道一天的數據就需要一位版權管理人員干2天。僅僅是核對一個頻道的音樂使用情況就如此費工費時,要實現對所有頻道、頻率使用外來音樂、視頻、文字、圖片等素材情況的登記、核對,工作量之巨可想而知。
(二)國內版權管理先進臺的人員配備情況
中央電視臺版權與法務工作室現有員工三十余人,同時還聘請了五十多名勞務外包人員協助管理全臺節目版權信息登記,湖南臺現有五名版權管理人員,同時聘請了六名勞務外包人員協助管理電視衛星頻道節目版權信息登記,上海臺也聘請了多名勞務外包人員協助管理全臺節目版權信息登記。
(三)充實力量的辦法
鑒于上述版權管理工作遇到的困難,結合國內先進臺的成功經驗,筆者建議廣電媒體應配備五人左右的版權管理專業團隊,同時雇傭一家專業信息著錄服務公司開展輔助工作,首輪可引進五名勞務外包人員進駐核心頻道。
勞務外包人員具體負責指導節目制作人員完成登記工作、負責初審節目制作人員提交的信息、負責登記版權合同、負責登記注冊商標、負責登記版權糾紛案件、負責統計相關報表、負責提供咨詢和查詢服務。節目版權是廣電媒體的核心無形資產,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實施開發,登記節目版權信息是厘清節目版權屬性的基礎,聘請勞務外包人員就是在打牢基礎管長遠。
保障版權信息登記與報送工作運行的舉措
節目版權信息登記、報送工作客觀上會給節目制作人員帶來額外的工作量,如果急功近利,思慮不周,極有可能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把好事辦壞,難以實現管理目標。筆者認為要確保版權信息登記、報送工作得到落實,必須運用下列方法。
(一)分階段推進
節目版權信息登記、報送工作對于大多數廣電媒體來說都屬首次開展,沒有成功經驗可循。鑒于該項工作的復雜性、專業性和廣泛性,應拿重點節目先行“試水”,進一步理順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模式、積累管理經驗,運行一段時間平穩之后,擇機全面鋪開。
(二)開展抽樣檢查
版權管理部門要制定抽檢節目版權信息的計劃,采用隨機選取和定向選取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選取某些已入庫節目進行復查,對出現問題較多的節目要長期關注,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在節目入庫前將問題化解。入庫后的節目將是潛在的資源,如有瑕疵越早發現越好,時間久了可能就永遠無法完善了。
(三)落實主體責任
上文梳理過節目版權信息的采集源頭在哪里,那么采集源頭就要擔起相應的主體責任。對于廣電媒體來說,必須明確節目制片人是節目版權信息登記、報送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頻道總監是頻道節目版權信息登記、報送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版權管理部門是版權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實施人和監督人。
(四)明確獎懲機制
在版權管理的規章制度中要列明獎懲條款,具體細分出對責任人的和對集體的,要讓開展版權管理工作達標的個人和集體充分享受到版權收益,讓開展版權管理工作不達標的個人和集體一起受到處罰,從而調動起個人、集體兩個層面的積極性,共同做好版權管理工作。
(五)強化多部門聯動
節目版權信息登記、報送工作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同本臺各管理部門協作形成合力。財務部門嚴把經費關,對未完成版權管理事項的節目不予報銷經費,同時落實對相關責任人的經濟處罰;法務部門嚴把合同關,對涉及版權內容的合同轉給版權管理部門復審,此外如遇版權事務要及時告知;總編室要嚴把播出關,對新上節目未完成版權管理立項工作的不予排播。
(六)進行專項培訓
由于節目版權信息登記、報送工作的項目雜、流程長、涉及人員多,所以對各類員工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十分必要。培訓應以講解操作方法為主,介紹版權知識為輔,多使用節目制作人員易于接受的方式授課,優先讓他們知其然,再逐步使其知其所以然。
結 語
不具備完整版權信息的節目,在未來嚴格的法制環境下連最起碼的播出都會遇到障礙,更不要奢望能實現其他價值,這樣的節目被制作出來就注定是件“次品”。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在內憂外患的激蕩中,廣電媒體都漸漸看清了節目版權的重要性。認識到位了,那么下一步就必須創造性地開展版權管理工作,誰的版權管理工作做得越快、越好,誰就能越早獲得版權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