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章
寫作是通過文字與人溝通和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字組織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因此,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訓練,是教師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任務之一,還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教學的內容。小學生一般是6~12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所處年齡段比較特殊,接受知識的時間有限,在文字和詞匯的積累方面非常匱乏。加之自身經歷少,對事物缺乏觀察和認識,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具體內容可寫,寫作素材比較有限,寫作的機會也比較少,造成了小學生寫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的現狀。為了幫助小學生快速的提高寫作水平,我覺得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強素材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文要做到成竹在胸,必須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顯得內容充實而不空洞。在教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時,首先,教師要博覽群書,遇到好的文章、書籍、視頻等要及時推薦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寫出讀書筆記,做好摘錄,指出原文的成功之處。在作文講評時,要表揚和鼓勵能夠引經據典、遣詞造句的學生。其次,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多動筆。通過案例教學授予學生觀察方法,抓住教育時機,提示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現象,要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多寫觀察日記。學會聯想,把事物寫活一點。再次,多開展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的作文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最后,教師應以學校或班級開展的活動為寫作題材,讓學生認真觀察,仔細體會,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真情實感。
二、關注生活
學生在作文過程中寫作材料貧乏,思維僵化,寫不出新意,這與傳統的應試教育將學生封閉在課堂里,把學生與沸騰的社會生活隔離開有很大關系。要打破這個隔離層,就應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多彩的生活。如參觀民房建筑、踏青郊游、讀書心得體會交流、資料積累展覽、課本劇創作表演、演講比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激發寫作熱情,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盡管農村學生視野較窄,沒有城市學生那樣見多識廣,但農村學生的生活非常豐富,這是城市孩子所無法比擬的。他們既有捕魚捉鳥的親身經歷,又有和家人一起春播秋收的生活體驗。這些生活既充滿樂趣,又有辛勞;既能學到本領,又能感悟生活。只要老師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學生的視野就會逐步開闊起來,作文也不再會空洞無物。真實的生活也會喚起學生真實的感受和無限的遐想。
三、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這里所說的“真”就是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學生擁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寫出真情實感。其原因是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要使學生掌握觀察的技能和方法。面對繁雜的客觀事物,有的同學看得清楚,有的學生卻一片茫然。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善于發現身邊的真、善、美,調動學生的感觀,細心體會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寫出每一個細節。對于身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為舉止,也要細細描摩,時時關注人物活動的環境等。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觀察的同時深入思考和感悟。觀察雖然是認識的起點,但是也離不開思維。學生只有通過對素材進行藝術再加工,才能使筆下的生活充實、富有新意。最后,要鼓勵學生在寫作時說真話、訴真情、寫放膽文。只有訴真情,才能使人感動,引起共鳴。對此,教師要在平時多布置寫作練筆,如寫日記、周記、隨筆、讀書筆記等,作文也盡量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起。
四、激勵性評價
在對小學生的寫作教學進行加強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作出評價,但是,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對小學生作文的評語,語言一定要得當,要從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出發,考慮到該評語對學生的影響,不能直接給出“差”“太差”這樣的評語,這容易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從而導致寫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語,要充滿真實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重視;要鼓勵學生加強寫作能力的鍛煉,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學生習作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點評者應一分為二,既談好的地方,也要客觀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但為了充分考慮被點評者的心理,如害羞、膽怯、不舒服,尤其是同學尖銳的點評語言,有可能導致被點評者從此一蹶不振,再不愿讀自己的作文讓同學點評,所以點評應以鼓勵為主。通過點評,一方面被點評者可以參考他人意見對自己作文進行修改,沒有被點評者也可對自己作文中類似的問題進行修改。這樣學生的作文經別人點評,明確了應該如何努力,知道了哪些語句不通順,哪個詞語不恰當。另一方面點評者也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提高了寫作能力,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總之,豐富的作文題材要靠觀察、閱讀和思考。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事物和生活,并進行深入思考和感悟,要鼓勵學生在寫作時說真話、訴真情、寫放膽文。只有訴真情,才能使人感動,引起共鳴。
(作者單位:甘肅省鎮原縣新城鄉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