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摘 要]隨著小學英語課的全面開設,在小學階段學生必須完成六年的英語課程的學習。作為農村小學生來說,由于家庭成員的素質、教師的業務能力、以及教學條件的限制,會給小學生學好英語帶來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使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困難,這樣會給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帶來一定的難度,也成為一句空話。所以,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有必要分析英語學困生“困難”形成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教學,全面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癥下藥;精心剪裁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好動、好勝、好強、好表現自己,同時又有愛學、愛唱、愛說、愛玩、愛舉手發言等特點。牛津英語教材的編排正好適應了低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因此英語老師通常在進行低年級英語教學時得心應手。老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開心。但隨著三年級英語知識的加深、英語書寫能力教學的加強、書面作業的增加,部分學生開始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長此以往,到小學高年級,這部分學生就變成名副其實的差生了。造成這些學生成績差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小學生學習困難是每個家庭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一旦孩子出現學習困難,家長就難免感到焦慮,失望,甚至對孩子采取偏激行為。家庭成員的文化素質、認知水平以及對家庭教育內涵的認識有偏差,對孩子學業問題的擔憂以及自身精神緊張,給予的愛心、情感支持較少,使兒童在學習上承受的壓力較大,影響孩子思維、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素質的發展。家庭教育的方法被動、盲目,出了問題才想起補救,教育子女過于嚴厲,經常訓斥和打罵,或者放任和寵愛,使孩子無所適從。由于家庭教育的不當或缺失,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減退、學習情緒低落甚至厭學、棄學等,難以正常有效地完成學業,久而久之便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二、教師因素
教師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認知方面的發展,而且影響學生情感、動機、學習興趣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教師由于知識陳舊、方式落后、方法簡單、調控能力差等,其教學過程本身對學生就沒有多少吸引力,讓學生在課堂產生焦慮、痛苦,享受不到學習的喜悅和快樂。在這樣的課堂里就連一般的學生都容易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熱情,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困難”就不只是知識上的障礙,更重要的是產生情緒上的障礙,而這種障礙的影響比知識障礙的影響更為嚴重。前南斯拉夫教學論專家弗·鮑良克曾說:“情感調節著學生對教學的態度和積極性。情感還決定學生在教學中是注意、集中、有興趣、滿意、積極、精神振奮;還是冷淡、消極、散漫、不滿足、壓抑。”保持對學習的那份情感,永遠是讓學生樂于學習和愉快學習的基礎。
三、教材因素
現在的牛津英語教材雖然能關注并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選內容也與學生的興趣緊緊相連。但隨著知識點的增多,詞匯量的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
一二年級英語每單元內容很少,且要求很低,只要會聽、會讀、會說就行了。三四年級英語每單元出現了較長的對話,對要求四會的單詞和句子并不多。而到了五六年級出現了很長的對話或課文,四會的單詞和句子一下子增加了很多。興趣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各種原因變濃或變弱甚至消失。對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要閱讀詞匯量很大的文章無疑是件頭痛的事。在他們費勁地讀完文章之后,對課文內容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學生對英語教材失去了興趣,也就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學習這門語言的內在動力。
四、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的因素是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形成的根本關鍵的因素。他們往往不會分析自己成績差的原因,進而在課堂上不會認真聽講,學習非常被動,作業有時完成,有時不完成。部分學生甚至經常忘記帶課本或作業本。經常這樣,他們的成績會越來越差,對英語的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相反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針對這些因素,英語教師應該加強家校聯系、改善教學方法、關注后進學生。
針對以上存在的不利因素,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我認為老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加強家校聯系
教師平時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在校學習英語的情況,同時了解學生每階段在家的學習情況和課外學習程度,以便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安排教學進度。每屆學生中總有一兩位智力水平較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我經常和家長取得聯系,要求為孩子購買錄音機和英語配套磁帶或者手機下載一些配套的英語口語練習,為孩子學習英語創造良好的家庭物質條件。同時要求家長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和觀眾,讓孩子在沒有心理負擔的家長面前試著大聲開口說英語,長此以往就能消除他開口難的障礙。
二、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開始都是興致勃勃地學英語,然而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習要求的提高,知識的難度也增大,再加上學習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銳減,甚至產生一種厭煩的情緒,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充分發揮多種教學手段的作用,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讓學生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愉快的心情,開開心心地在英語世界里暢游。這樣才能逐步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常規習慣。在平時教學中,要求學生認真預習、聽課,課后認真復習要點,按時完成作業,還必須培養學生做到細心、耐心、恒心,耐挫等過硬的心理品質。
2.培養學生活學活用單詞、短語、句型的習慣。在平時教學單詞、短語、句型時,要結合具體語境。語言環境是學習運用英語的前提條件,不要脫離上下文孤立地講解短語及句型的運用。碰到較難的句型,讓學生通過思考結合情境,靈活運用,達到不斷積累知識的目的。
3.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英語學習規律的習慣。在復習課或單元目標檢測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語音、語法、詞匯記憶等方面的規律。
四、精心剪裁教材
1.根據學生實情剪裁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將會發現同一年級的各班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的差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尋找適宜于任教班學生真實水平的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英語綜合能力。
2.根據教學難度剪裁教材。考慮到知識呈現的連慣性、整體性,有些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出現了偏難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前瞻的眼光,對教材內容進行分解、滲透。
3.根據教學時間剪裁教材。英語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會因為中西文化、節慶假日、地理位置或學校教育制的差異,給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的安排帶來一定的麻煩。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把教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多方面的難點,但只要老師多花心思,從各方面尋找教學的突破口,相信每位英語老師一定能教好英語,每位學生一定能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