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淑娟
[摘 要]數學課程學習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本文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著眼點,根據當前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探索當前如何運用靈活性、創新性、科學合理性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促進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效性水平的提升,進而實現對小學課堂教學時效性總體水平的提升,為更好的實現新時期小學階段課程教學改革目標積累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效性提升
步入小學后,學生會接觸到很多新的課程學習內容,數學也是小學生接觸的新課程之一。數學學科學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數學學習需要小學生運用靈活的思維和具體的實際操作能力了解和學習掌握必要的數學概念、數學常識,并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更好的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應用性數學問題。本文運用開放性的視角,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如何運用靈活性的教學模式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效性水平提升,以促進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目標的充分實現。
一、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提升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習的積極興趣性
由于受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影響,身心發展水平尚處于萌芽期,且思維發展水平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易對形象類的事物和新鮮事物產生探索欲和求知欲。所以,小學階段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促進課堂教學時效性水平提升,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性是非常必要的。將情境性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適應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突出性教學舉措,有助于小學生將具體形象思維運用到數學課堂情境中,促進其思維靈活性發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探索欲和對數學學習的積極興趣性。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中“認識物體”章節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將不同形狀、不同結構、不同三維圖式構成的物體進行故事創編,以故事的情境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具體物體,其中可以包括小學生常見的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圓形球體,也可以包括教師內的物體如:桌椅、講臺、教室的不同棱角所構成的不同三維立體圖形等,將這些物體以擬人的形式呈現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跟隨故事情境的發展了解和探尋不同物體的形狀特征和結構構成。最后,教師將不同形狀的實物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直觀的感知中體驗其中蘊含的數學概念構成,學習和認識不同的物體形狀與立體結構,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水平提升。
二、課堂教學中注意運用趣味多樣性的數學鞏固性練習,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講授新的數學知識外,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且記憶能力水平相對處于發展初期,記憶能力較弱,易對所學習的新數學內容產生暫時性遺忘。所以,小學階段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對學生新數學知識內容的講授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鞏固性練習,進而實現小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新內容吸收與運用,從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水平。但是,當前枯燥式概念鞏固記憶和習題性練習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小學生的學習訴求和興趣滿足度,需要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師推陳出新運用趣味多樣性的數學鞏固練習模式,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內容接收水平和學習效率。
例如:“方向位置”數學內容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授具體方向位置的特指方向后,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以校園內不同方向所包含的建筑物為媒介,采用趣味搶答的模式,對課堂中所學的方向位置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并針對南、北有一定記憶難度的方位進行高頻度的趣味搶答,對沒有進行搶答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鞏固性輔導,促進班級全體學生可以充分掌握本節課的數學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加減法運用到本節課的鞏固練習中,如發給學生不同的算式數卡,(3+7=);(4+6=);(5+5=);(10-8=);(6-4=);(7-5=);準備若干算式數卡,帶領學生將得數為“10”的算式數卡向北走,得數為“2”數卡向南走等趣味性的方向位置鞏固練習,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將學生階段性學習的數學內容應用其中,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課堂數學學習效率。
三、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注意合理運用總結,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小學階段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主要以主動接受的形式吸收新數學教學內容,所以新時期教師要想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時效性,在課堂內容講授結束后進行合理性、綜合性的內容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必要的內容總結可以使小學生對本節課所講授的數學新內容有系統性的認識,對其中出現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出記憶,并對自身存在的困惑及時發現,向教師提出予以解決,避免出現問題拖延和遺漏現象。同時,有利于小學生養成及時提問、及時總結、溫故知新的數學思維學習習慣,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效性水平提升。
例如:“測量”數學內容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將測量所需的工具、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項和具體測量步驟進行回顧和總結,并注意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反饋進行針對性的問題總結,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疑惑,為小學生將“測量”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數學問題做鋪墊。
總之,數學科目的學習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操作邏輯性;有助于提升學生通過應用數學學習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小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打基礎、做鋪墊。所以,小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創新性、靈活性的教學模式策略,注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對小學生應用能力水平提升和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娜.《課改十年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回應的方式變化——基于兩位老師4節錄像課的比較分析》.[A]. 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2012年國際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14.
[2] 秦華,曹一鳴,吳立寶.《構建適合兒童經驗生長的學堂——小學“經驗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A]. 2015年江蘇省小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現場觀摩研討活動論文集[C]. 2015.
[3]肖紹菊,陳粵媛. 《苗族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為例》.[A]. 首屆華人數學教育會議論文集[C].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