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英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整個素質教育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時代向學校和教師提出的一個全新的課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必不可少的任務,也是一項非常復雜細致的工作。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它更需要社會,家庭等共同重視,密切聯系,相互配合。
關鍵詞:和諧;理解 ;真愛 ;共同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這一切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倍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這一切不良因素,使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增多。所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已迫在眉睫,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一、建立團結友愛的班集體
同學們每天都生活在班集體這個大家庭里,要讓孩子們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必須要建立一個團結友愛的班集體。我在班上開展“互幫互學,互相關愛”的活動,并落實“一幫一”。通過活動加深同學之間的理解,信任,從而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系,對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的或者心理上有障礙的同學,我們要主動伸出友誼之手,真誠地幫助他,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求知欲,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勇敢面對,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老師,需要每天給學生一個微笑,用親切的語氣經常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以朋友相處,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會毫無顧忌地展示自己,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傾注真愛,理解學生
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會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和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所以,教師要像孩子們的母親一樣,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經常使用鼓勵式的語言:“孩子,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絕不能因為孩子一點過失而讓他們在自責聲中抬不起頭來,對于差生,不應該歧視,而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愛。不錯,教師的愛是暖流,會喚起孩子和你交流的欲望,孩子也會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回報你的愛。
三、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
課堂心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學質量的優劣,特別是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格健全與否極為重要。因此,作為老師,必須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使孩子們在愉快、健康、活潑的環境中學習。
1.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創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必須條件
一位好老師是不能板著一副面孔走進課堂的,緊張,冷漠的氣氛會讓學生反感,會大大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因為它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
2.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從活動中更深入地認識自我,認識同學,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從而發展友誼,健全學生的人格。
四、在各學科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所以,教師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必須挖掘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如《一定要爭氣》一文中,童第周成功后激動地想:“一定要爭氣,中國人并不比外國人笨,外國人認為很難辦的事,我們中國人經過努力,也一定能辦到。”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讓學生反復朗讀,就會激發起學生的自信心;又如《落花生》,作者表面在寫花生,其實在贊揚那些默默無聞、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等等。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容中的心理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五、良好的家庭環境教育是孩子們擁有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的地方,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的教育方法
愛是構建一個家庭的必須條件,也是孩子 們最基本的心理需要,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 多,我們家長的愛也變質,對孩子過于的溺愛,使孩子的行為放縱,心理扭曲,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愛的尺度,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2.和諧輕松的家庭環境是學生擁有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成員不和睦,父母關系緊張,他們性情暴躁,語言粗魯,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使心理發展不健康,必然成為性格孤僻,自私,脾氣暴躁的一個人。所以,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作為家長給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使孩子具有健全的心理。
六、社會環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純潔的教育內容與復雜的社會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少年兒童無以參照,嚴重地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身體以及心理等,危及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
1.網絡信息
大眾傳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內容的傳播,對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引起模仿或成為罪錯的直接原因。此外,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對學習沒興趣,經常遲到,甚至逃學,沉溺于網吧,迷戀上網絡游戲。讓老師和家長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有關人員加大管理力度,不允許未成年人進網吧,也需要家長多花時間陪陪孩子,多輔導孩子的學習,多陪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2.社區環境
社區環境中的建筑物,道路,空氣,音響,綠化等因素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城市里的高樓大廈雜亂無章,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容易使人心情煩躁。由于人口密集而導致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人際沖突加劇,生活壓力過大等問題,致使孩子們心理發生障礙。所以一定要規劃城市建設,使我們生活的環境美觀舒適。讓孩子們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總之,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是,只要我們付出真心,真愛,真情,我們一定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定能讓孩子們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