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淑芬
摘 要: 師生“齊讀共寫”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里提出的“十大行動”之一。如何讓師生參與“齊讀共寫”,是每個語文老師非常關注的問題。文章從如何讓師生養(yǎng)成“齊讀共寫”的良好習慣、怎樣讓師生探尋出具體適宜的讀寫路徑、讓師生在堅持和行動中感悟教育的幸福和快樂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讀寫教學 齊讀共寫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書中提出的“十大行動”中第二項內容就是希望老師們能做到師生“共寫隨筆”,其主要目的是讓教師通過寫教學日記、教學故事和教育學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師生日常的教學和學習生活情況,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自主成長。寫作和閱讀是分不開的,針對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如何帶好這個頭,怎樣在教學中尋覓一種與眾不同的感受,享受語文教學給師生帶來的快樂呢?其實只有將讀寫結合起來,才能更完美地實現教學目標,當然由于目前一些鄉(xiāng)村小學辦學條件不像城市那樣優(yōu)越,這給新實驗教育帶來許多問題和思考。平時無論進行哪一學科教學,或舉行教研活動,目的都是追求實效,為教研而教研。要做好師生“齊讀共寫”,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體驗教育的快樂。我認為一切還應結合實際、從源頭做起,這樣才能逐步見到效果,時間久了,自然就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如何讓師生養(yǎng)成“齊讀共寫”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一切成功的開始。要讓師生養(yǎng)成“齊讀共寫”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要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較融洽、和諧的關系,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教師就是自己的朋友,愿意和老師一起做喜歡的事情。其次,教師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學生作出榜樣,并長久地堅持下去,這樣才會有所收獲,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讀寫習慣更重要,因為只要這樣堅持下去,就一定能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怎樣讓師生們探尋出具體適宜的讀寫路徑
在語文課標中,對初學寫作的小學生要求是學會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內容,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寫作要求同樣也在升高。但在指導學生尋找寫作方法時,其實最簡單的方式是讓老師和學生一起學寫日記。教師寫教學筆記不一定是追求發(fā)表,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教師通過記錄對教學的點滴思考,這對于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是大有好處的。著名的教育家如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作品是教育隨筆。對于學生來說,只要教師為學生做出榜樣,就會激發(fā)他們學習寫作的欲望,只要學生善于觀察,就會從生活中尋找到素材,自然會促進他們進行自我反省,磨煉他們的意志,許多優(yōu)美的記錄就會像流水一樣順其自然。
我的兒子今年正好上五年級,在我的影響下,他每天都堅持寫日記。上次他在日記中記錄這樣一段內容:“上個星期天,天氣特別熱,中午我就去找以前的一些夏裝來換,結果翻遍整個柜子怎么也沒有找到。后來我問媽媽,媽媽說她把這些衣服送給離咱家不遠的康康了。當知道后,我非常生氣,接著媽媽耐心地對我說,康康家的家庭生活不太好,他的爸爸老生病了,他的年齡又小,你的這些衣服送給他穿正合適,這樣不好嗎?因為我不想讓康康知道,我偷偷地把衣服送給她的媽媽,讓她媽媽告訴康康這是一位遠方親戚送的,你看這樣做不好嗎?聽了媽媽的話,我明白了原來媽媽是不想讓我直接告訴康康,否則這可能讓康康感到自卑。我想媽媽做事真周到……”為了激發(fā)兒子寫日記的熱情,我特意在新浪網站上建立了博客,并告訴了他密碼,讓他每天看看我的日記,以此促進母子共同寫作。
師生一同學寫日記,簡單易行,只要長期堅持下去,雙方就一定會有所收獲,希望這一點能為老師們所接納,并親自實踐。
三、讓師生在堅持和行動中感悟教育的幸福和快樂
有堅持,就有希望,其實成功就在追求的腳下。特別是作為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在社會功利化的影響下,給大家的思想造成巨大的沖擊,在家長的心目中“學校的教育就應該是萬能的,孩子的成功與否就是老師的責任”。教師要落實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句話。小學語文教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更要從容、淡定地做好本職工作,這樣才會不辜負社會、學校和家長們的期望。
其實,在現在的學校里負責任的老師還是不少的,家長要辯證地對待老師的言行;孩子有了問題可以與任教老師交流。對于不太認真的老師,盡量通過多種渠道感化老師。不要因為老師的不完美而否定他們的一切,從而放棄對老師的信任。教師不應因為社會點滴的影響和家長的指責,對教育抱著逆反的心理。在我們的心目中始終應抱著這樣的理想: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交流與幸福,有了這樣的思想和希望,語文教師就會能主動拼搏、學習、研討,從而探索出適合本校的實際教學之路。
實踐證明,師生“齊讀共寫”是一項辛苦的工作,但是通過師生“齊讀共寫”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并讓他們親自參與學習,這不僅使老師與學生深切感悟到教育的真諦和無窮的魅力,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還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其實就是教育的真諦,教師的快樂和幸福就會從心里油然而生。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高效能語文教學5項修煉,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2.
[3]朱永新.新教育(2014年修訂),漓江出版社,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