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摘 要:在教學中應當做到了解學情,以學定教——給學生自主的實際空間、課內課外,師生共聯——讓合作學習落到實處、激活思維,發展能力——以探究激發學習主動性。在解決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上,力求通過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建立評價人物的正確意識,掌握評價人物的基本模式,讓學生有方向、有抓手。本文結合實際,對上述內容展開闡述。
關鍵詞:評價;教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56-01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的語文課堂關注閱讀教學,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但是卻依然很難改變“高耗低效”的現狀,課堂上唯恐講解訓練不夠,可往往到學業評價時,失分最多的還是閱讀部分。到底是我們的教學缺失了什么?怎樣改變“課堂閱讀教學”和“閱讀能力評價”兩張皮的現象?
閱讀五大領域的能力——整體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釋、作出評價、解決問題,我們的日常閱讀教學中究竟注重培養了什么?只有教學中切實地圍繞這些能力點展開教與學活動,學生也才能在這些能力上有提升。
二、問題的研究
1、了解學情,以學定教——給學生自主的實際空間
改變以往教師先進行教材解讀、課堂教學設計,再進行閱讀教學的模式,而是教師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指出的學生要達到的學業能力,結合教材出自測題;學生自讀課文,自己完成題目,反映出自主學習中能解決的的問題和遇到的困惑;在此基礎上,教師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定位學生的優勢與不足,把這些真實的學生情況作為進一步設計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學習的前提。
比如我們在講授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前,在文本解讀基礎上按照閱讀能力的要求除了閱讀理解自測題,在學生完成基礎上,發現他們閱讀理解方面的難點。
這樣的過程真正體現了解學情,以學定教,給出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空間、時間,遵循學生個體本身的認知規律,培養他們運用已知,達到最近發展區,進而把未知化為已知的建構學習過程。
2、課內課外,師生共聯——讓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發現了學生學習的難點,我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注意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真正的的合作不僅僅是課堂上小組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的空間和外延都是很廣泛的。引導學生針對學習的內容在課下自由結合成合作小組搜集整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還可以自主設計展示的方式,這樣的合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延伸合作學習的時間、空間,增大合作學習的靈活性,讓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3、激活思維,發展能力——以探究激發學習主動性
形成了以下學習模式:針對閱讀——研讀教材,學情調研——依據學情,設計教學——互動反饋,提升能力
共同研讀,拓展視野——細化比較,加深認識——回歸文本,建立聯系
針對寫作——從學生習作中發現問題——從文本中找到習作支撐點——深入研讀體會——指導學生自己的習作
具體課例:
一、策略設計依據
在進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課堂教學設計之前,我們進行了課文的文本解讀以及主觀的學情分析,并結合學生閱讀習題反饋做了客觀學情分析,學生在閱讀理解的五大領域中突出的難點是“形成解釋”和“作出評價”——難以對文本的重點句做出恰當的解釋,尤其是難以有理有據地評價文中人物。
二、策略剖析——層層推進,環環相扣
1、從審題進入,整體感知文本——淺表層次
設計意圖:通過對以人物語言為題的理解,抓住主要內容,為學生理解父母之愛做淺表層次的鋪墊。
2、以重點句為軸,環環推進——中心層次
(1)確定軸心:目的是引導學生找到重點句,并循著重點句,憑自己的感性認識去初步理解它。此時的理解還是膚淺不深入的,要想深刻地理解重點句內涵,就要深入研讀文本,從而展開以此為軸心的突破重難點的學習。
(2)逐層探究,環環提升。評價母親:設計意圖:母親對巴迪的鼓勵關愛顯而易見,是學生容易理解的,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在互動中了解“這是怎樣一位母親”,感悟評價人物要“有理有據”。這為對父親作出合理評價奠定了方法基礎。
評價父親:此環節抓住父親對巴迪的三次評價,環環生發,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文本情感的體驗,提升“形成解釋”、“作出評價”的能力。①抓表現評價父親②品語言評價父親③前后對比,評價父親
此時,一位外表嚴厲、內心火熱;看似不近人情,實則用心良苦的父親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來。
3、回歸整體,評價人物,做出解釋——延伸層次。
這個教學流程體現的教學策略是“重點突破”。突破一:以重點句為軸心串聯文本,突破對課文情感的體悟;突破之二:以重點句為軸心感受人物形象,突破人物評價;突破之三:以重點句為軸心深入理解文本,突破形成解釋。
至此,我們在解決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上下足了功夫,力求通過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建立評價人物的正確意識,掌握評價人物的基本模式:首先,明確評價人物要有理有據,立出自己的觀點,并要找到相關的依據;從文本中尋求依據,可以抓住人物的表現去評價,可以利用文本的前后對比去評價,可以在感受文本情感的綜合體驗中進行評價。希望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有方向,有抓手,不再茫然無從,霧里看花。
參考文獻:
[1] 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08)71-73.
[2] 黃育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5)207.
[3] 范佳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1(03)64-66.
[4] 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4(09)28.
[5] 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01)189.
[6] 潘麗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點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