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梅
摘 要:世界上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其實語文教學與中國畫的創作也有著相通之處。筆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與作畫體會,從構思與教材分析、構圖與教學設計、用筆用墨與教學方法、審視與教后反思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著實證明了繪畫與語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中國畫;創作;語文教學;聯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88-01
學校為豐富校園文化,決定讓師生發揮特長進行創作,我欣然接受了貢獻兩幅中國畫的“任務”。當作品掛到走廊的墻上,我不僅回味起近一個月的創作歷程,又意外地發現了繪畫與我從事的語文教學有著密切聯系。
一、構思與教材分析
中國畫的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也就是說在創作一副作品之前,畫什么,怎么畫,要先在頭腦中進行成熟的構思。就像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課堂上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教學目標是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數。宋代畫家文與可,別人稱贊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沒有落筆畫竹之前,頭腦中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筆下躍躍欲出,這時便能落筆而就。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必須對教材進行反反復復的解讀,在充分理性地分析教材之后,進行合理構思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頭腦中有了明確、具體的設想,才能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做到心中有數。所以,我們教師在構思前要以讀者、學生、教師、編者等多種身份在教材中潛泳,在反復品味解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確定好每篇課文的主題思想、教學目標、重難點,要善于創造性的處理教材,要根據課標要求,學段和學情科學合理地取舍教學內容。
二、構圖與教學設計
在構圖上,中國畫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于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于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開合爭讓、疏密聚散等都要根據表現的主題而靈活運用,以求達到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境界。
而教學設計就是在分析教學需求與問題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對象和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這個設計只是實施課堂教學過程的一個骨架結構,不可能將課堂中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想法、每一件事都進行預設。要追求創新而又渾然天成,力求達到三維目標的完美統一。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出現,要靠備課時準備充分,靠平時的知識積累,靠實事求是地真誠對待,不能按預設好的同樣的模式進行教學,而應像中國畫的構圖那樣依據所要表現的“主題”靈活對待,切忌“統一化、模式化”。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課堂的進展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以便更好的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用筆用墨與教學方法
中國畫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用墨要濃談相生相融,敷色方法多為平涂,追求物體固有色的效果,用筆用墨講究方法,只有方法得當才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也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感基礎、思維特點的基礎上,作為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因課合理恰當地選用能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其體驗學習樂趣的教學方法。當然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就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效組合,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激活思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請記住教學方法很多,但無論哪一種方法都要力求達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
中國畫創作強調運用空白,對空白經營很用心,把它當作畫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什么要留下一些空白呢?這好比戲劇、電影中人物的潛臺詞,如果把話都說盡了,沒留下一點潛臺詞,這叫做平鋪直敘。畫面上展現一片空間,我們會感到畫家的思想在這段空間里馳騁。留白這種技法的運用讓我想到在課堂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上等,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回味和想象的空間,不要片面的追求那種表面上的“華麗”,或許在那短短的幾秒、幾分的時間里,教師和學生會收獲到更多的精彩。在這里還要提到在作畫的時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敗筆,作為畫者要從敗筆處出發,將“它”為“我”所用,就會出現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靜態的,它是多維開放靈活生動的。課堂中有著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有時候“錯誤”也精彩。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一些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時有發生,作為教師要機智多變,利用好這些“意外”生成,相信我們會收獲未曾預約的精彩,享受動態生成的課堂魅力。
四、審視與教后反思
畫創作完后要掛起來一再審視,由整體到局部。在整體上審察其氣勢,構圖;局部要觀察其用筆用墨,審視其筆墨情趣。其實,審視的目的就是總結反思。只有知其作品的足與不足的畫家,他的創作水平才會不斷的上升。作為教師,我們理應重視教后反思,在不斷地反思中才會有進步,一個不善于反思的教師,他的課堂教學往往是“常談老調”,“停止不前”的,這樣毫無改進和創新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利的。
處處留心皆學問,邊學習邊思考,我們會發現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們理應站在對生命負責的高度,不斷的加強學習,實踐,反思,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在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得到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 瑞.對當下關于中國畫創新的一些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15
[2] 孫 浩.論中國畫的物理結構與筆墨結構[D].中央美術學院,2005
[3] 蔣玉華.小學中國畫教學活動的綜合性與多樣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