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潔
摘 要: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我們用之不竭的文化遺產(chǎn)。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文化情感的滲透,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注重積累,注重誦讀,注重感悟;讓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與語言美,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07-01
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以貫之的重要部分,教師如果能夠以正確的教學策略展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能夠很好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水平及人文素養(yǎng)。那么,筆者將從哪些方面來談論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好動且好奇心強,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比較空洞,純屬于興趣階段。當他們對某一件事物發(fā)生濃厚的興趣時,就會非常興奮,思維也會活躍起來,注意力能夠集中,也就會富有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能夠從同學們的實際生活出發(fā),用多角度、多層次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熱愛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就說《山村》這首詩吧,因為小詩簡單易記,在20個字的五言詩里,就出現(xiàn)了一至十的數(shù)字,孩子們的興趣就會調動起來,會跟著吟誦。還可以加上童稚的各種動作進行表演,課堂氣氛自然而然的比較活躍,就像是一種課間休息。教材中的詩歌都是比較質樸、活潑、純真、清新、朗朗上口,散發(fā)著迷人的氣息,在活潑有趣的同時,節(jié)奏明快,韻律感強,具有獨特的魅力,伴隨著孩子們健康成長,充盈他們詩化的心靈。
二、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在文學作品中,尤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練,表達的感情也最為豐富。也這是這一點,體現(xiàn)出欣賞詩歌是欣賞文學作品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探索意境,意境是中國古代美學和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古典詩歌的一個很重要標準。尤其是一些寫景抒情的詩歌特別注重營造意境,所謂意境,就是指作家的主觀情思和所描寫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觀景物渾融契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和氛圍。創(chuàng)設情景就顯得非常重要,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成果事半功倍。首先,基于詩歌偏重于抒情言的特點,教師的教學可以從閱讀欣賞詩歌的感情著眼,從分析詩歌的語言人手,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的含義,來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真切感情。這樣有利于小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詩歌時將自己作為“意中人”的習慣,小學生這個年齡正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最佳年齡段,這種代入式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思維成長,有利于小學生在學習詩歌時體會到美好和愉悅。其次,教師的教學應該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和各種閱歷,將詩歌的內容通過分析,判斷來教述給學生。小學生本身沒有豐富的知識和人生閱歷,這就要求教師能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生動,活潑,同時達到學生領悟到詩的情境美、形象美、內蘊美,獲得美的享受。
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因為詩歌畢竟是一種古代語言,短小精悍,語淺情深,又因為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的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根據(jù)小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作品。我所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有兩方面特別優(yōu)勢。一方面是多媒體的畫面,因為教材上的圖畫比較簡單,不夠生動形象,激發(fā)不出學生的感情,而采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讓學生欣賞更多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領悟詩意、詩境。詩是抒發(fā)詩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如果教師能把詩歌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多媒體具體形象的圖畫聯(lián)系起來,將詩歌中的形象化為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圖片,那詩歌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體的音樂。許多詩歌都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讀來瑯瑯上口,扣人心弦。 總之,課堂是教學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抓住了課堂,也就保證了教學的成功。
四、拓展延伸
教師要形成開放的語文教學觀,讓作者情、學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學生要準確把握詩歌作品情感,僅僅拘泥于課文必學內容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作者的社會經(jīng)歷,文化教養(yǎng),情趣愛好以及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拓展的渠道有以下:一、課前收集。知識不僅僅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傳遞,而是學生根據(jù)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因此每個學習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對新的信息進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識又因為新經(jīng)驗的進入而發(fā)生調整和改變,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二、課后延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課堂教學結構已經(jīng)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40分鐘的規(guī)格,課堂是向兩頭開放的,學生帶著問題、信息走進課堂,一堂課上好后,學生帶著許多新的問題離開課堂,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續(xù)。從而提高小學詩歌教學的效率。
總結: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的美,欣賞它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驗,以此豐厚孩子們的人文素養(yǎng)。讓我們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吧!
參考文獻:
[1] 伊 漪 .試談古典詩歌教學的新思路[J].長春大學學報,2005,(8).
[2] 秦 燕.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