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
摘要:目的 觀察治療重癥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創-無創序貫通氣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方法 在我院隨機抽取24例經常規方法治療后無效的重癥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對所有患者采用有創-無創序貫通氣的方法進行治療。比較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各項臨床指標變化。結果 采用該方法治療后,有20例患者臨床癥狀出現明顯好轉,包括低氧血癥減輕,以及血氣指標和生命體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等,P<0.05。結論 治療重癥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采用有創-無創序貫通氣的治療方法可提高治療效率,有效緩解低氧血癥等癥狀,安全系數高,可廣泛應用于對該病的臨床治療中。
關鍵詞:有創-無創序貫通氣;重癥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治療效果
在內科的常見高危癥狀之中急性左心衰算是其中之一。它具有病死率高且病情發展十分迅速的特點。急性左心衰往往會出現低氧血癥狀以及誘發呼吸衰竭,這是由于患者會經常出現肺淤血以及肺泡水腫等癥狀所造成的[1]。常規采用藥物治療該病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2]。機械通氣具有能夠快速糾正患者缺氧癥狀以及酸中毒癥狀的特點,因此其能夠有效的阻斷各種并發癥之間的惡性循環,在治療重癥急性左心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隨機選取24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診的重癥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其中包括男患者16例和女患者8例,患者年齡在40~78歲,平均為60歲。所有患者中合并有18例Ⅰ型呼吸衰竭以及6例Ⅱ型呼吸衰竭。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均符合確診標準。所有患者均處于意識模糊甚至淺昏迷狀態,呼吸極度困難,呼吸頻率>35次/min的患者有21例,剩余患者的呼吸頻率均<10次/min。24例患者的PaO2水平均<60 mmHg,其中有6例患者的PaCO2水平>50 mmHg。
1.2方法 若患者在入院經過一系列常規治療后,臨床癥狀在30 min后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則立即對患者建立人工氣道,將模式選擇為SIMV+PEEP,設置呼吸頻率的起始參數為12~20次/min,呼吸比為(I∶E)1∶1.5~2。潮氣量為6~10 ml/kg,PEEP 8~15 cmH2O。控制氣道的平臺壓為<30 cmH2O。在治療過程中,要隨時根據各個患者的不同臨床狀況調整吸入氧濃度、呼吸的頻率以及PEEP水平等參數。當患者的意識逐漸清晰達到有創-無創的切換點時,將患者氣管內的導管拔出,并將呼吸機改為無創呼吸機,模式采用觸發模式,根據各個患者的不同呼吸狀況調整壓力的水平以及吸氧濃度,控制呼吸頻率≤25次/min,動脈的血氧分壓>60 mmHg,并維持PaCO2水平在35~45 mmHg或者處于拔管之前的水平。隨著患者癥狀逐漸減輕,慢慢使呼氣末正壓降至0 cmH2O,使吸氣壓降低至5 cmH2O。呼吸機在患者的自主呼吸頻率<20次/min,心率<100次/min且血氣狀態正常后撤離。
1.3觀察指標 治療后監測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觀察患者RR、PaO2以及PH等各項臨床指標的變化并隨時記錄。
1.4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數據的統計學處理所選用的軟件為SPSS 18.0軟件,數據的表示采用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t檢驗用于通氣前后各項臨床指標之間的比較。以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經過治療后,有20例患者的病情明顯減輕,紫紺現象消失,心悸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動脈血pH治療前為(7.25±0.12),治療后(7.53±0.11);PaO2水平治療前為(49.61±8.60),治療后(87.52±6.11);PaCO2水平治療前為(45.35±7.35),治療后(34.89±5.92);MAP值治療前為(96.81±5.22),治療后(82.46±3.66);P<0.05各項臨床指標變化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治療后的24~48 h后患者的肺水腫癥狀減輕。在本次研究中有4例患者由于原發病的病情加重而導致死亡,死亡率為16.67%。
3 討論
在一般情況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入院經過一系列常規治療后,癥狀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3]。但是對于重癥患者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此類患者容易出現低氧血癥等癥狀,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多個器官的綜合障礙問題。因此,臨床上治療此類患者的關鍵是能夠及時的改善低氧癥狀,做到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搶救比較嚴重的低氧患者時在治療早期對患者提供一定的呼吸支持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
通常有創-無創序貫通氣是指先對患者進行有創通氣治療,當患者的癥狀穩定達到有創-無創通氣的切換點,但卻沒達到拔管以及撤機的標準時,立即將有創通氣治療關閉,繼續給予患者無創通氣治療的治療方法[4-6]。該治療方法能夠降低由有創通氣治療帶來的并發癥。序貫通氣能夠很好地治療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主要基于以下幾點依據:①很多病情嚴重的患者在病情穩定后并不能立即撤機,若進行有創通氣治療的時間過長,則會加重患者誘發呼吸依賴等并發癥。②患者在進行有創通氣治療時上呼吸道所發揮的屏障作用不再奏效,使細菌更容易在體內滋生,提高了發生呼吸相關肺炎的幾率,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危急。③雖然無創通氣治療具有很多臨床優勢,但此治療方法需要患者保持意識清醒,且具有排痰能力,使用人群具有局限性。另外,在無創通氣的治療過程中,還可能出現漏氣以及人機不能很好地保持同步等使通氣狀態不穩定的狀況。綜合來看,有創和無創通氣治療技術各有優缺點,兩者之間并不能完全替代。在臨床治療中醫生要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來選擇合適治療方法,掌握兩種通氣治療方法之間的最佳交換時機,使兩種治療方法的聯合發揮出最佳的治療效果[7-8]。在本研究中,經過治療后,有20例患者癥狀明顯減輕,從結果來看有創-無創序貫通氣具有很好地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有創-無創序貫通氣的治療方法治療重癥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治療效率,有效控制并緩解相關并發癥,安全系數高,可廣泛應用于對該病的臨床治療中。另外,患者也應從自身角度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郭小芙,吳允孚,曹一飛,等.腦鈉肽聯合心臟彩超評估無創通氣支持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療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7):20-23.
[2]李虔楨,吳錫階.無創通氣在治療嬰幼兒體外循環后呼吸衰竭的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2):118-121.
[3]王迪佳,朱光發.無創通氣在心臟外科術后的應用[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3,29(2):121-122.
[4]程曉叁,余定紅.不同機械通氣方式在救治危重肺源性心臟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1):2029-2031.
[5]朱江.機械通氣在救治危重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3,19(2):169-171.
[6]鞏曉峰,呂建斌.無創通氣技術在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3):57-59.
[7]張蘊.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無創正壓通氣選擇時機與評估[J].中國醫刊,2013,48(10):16-18.
[8]黃建梅.機械通氣治療手術后重度急性左心衰竭37例臨床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15):931-932.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