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多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越來越關鍵。其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情感素質,還能讓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有效地提升。所以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情商,就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用情商促進智商。本文主要針對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情感教育 高中語文 實施
在進行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其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品德更加高尚,而且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尤其是在寫作以及閱讀方面,學生往往能夠寓情于景。將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抒發出來,讓語文成績得以提升。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實施十分重要。
一、從學生角度出發,關心學生
愛護學生是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的就沒有教育”這是,陶行知先生說過的。在我學習的時候,當老師鼓勵我的時候,很特別的開心,這是在我工作中深深體會到的一點。在讓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也要感受到老師給的愛。很多的學生,學習的差生和違反紀律的時候,教師也不要辱罵,要好好的關注。沒有壞學生,只有不想好好學習的學生。用引導之心,指引。用愛心去教化他們。很多的老師,在每次語文測試或作文以后都會對差生就行批評,不僅如此還有很多老師還在全班同學面前指責,還說他們拖了全班的后腿,讓差等生丟臉,這樣差等生對課文也越來越失去興趣,有的甚至放棄語文課。也就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了。
在對很多比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的時候,我們可以避免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批評,不會讓差生的心里有壓力。從心底去交流,我找他們面對面的談,首先要對他們進行表揚,還有鼓勵他們的優點,(再差的學生也是有閃光點的,比如寫字比較工整,認錯態度比較好,不抄襲別人的作業等等),我們委婉的支出他們的不足,如果能改正不足那就更好了。不要心急,要有耐心,這樣學生很樂意地接受老師的指導,他們知道,老師是真心的對他們好,想幫助他,而不是只是指出他們的缺點。針對他。美國的卡耐基說得好,聽到贊賞以后,再聽批評,心里就會好很多,不會那么難受。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身為老師要蹲下來與學生交流,不要讓學生感覺到有壓力。
二、巧妙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情感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古代的詩詞的教學以及散文教學是比較適合創設教學背景的,特別是高中的語文教學。讀著在讀的時候,我們有著雙重的情感交流任務,都是可以從文學作品負載中得來的。語文教學是可以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的和心靈對話。也可以使得心情愉悅,同時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靈和完美的性格。
在詩詞的學習中,可以通過詞的興趣。還有意象,讓學生展開聯想的思維。和想象的翅膀。同時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的思想情感也是可以與詩歌培養感情的,并且產生共鳴。也可以培養學生各種純潔而高尚的情操。
三、寓情于景,增加教學的情趣性
愛憎分明而充滿激情,理智幽默而富有同情心,氣勢流暢又有頓挫感還有教學語言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重要手段“自己先笑,才能引發別人臉上的笑容,同樣,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效果。”這是古代哲學家說的話。而很多的教授,在講課的時候,比如講得比較低沉而悲憤的時候,他們要把反動派,表現出來的中國女子和勇敢的情懷連接起來。贊揚中國女子的,對反動派的可惡,也要突現出來。以及對學生請愿行動的深刻思考表現得淋漓盡致。很多學生在聽完一節課的時候,已經淚流滿面。但是在講述反動派的暴行時,課堂氣氛異常也要充分的表達出來。起到恰到好處的作用。
在老師給出一個問題的時候,比如,有一次,我給了一個“尊嚴”的話題。進行作文時,很多的同學都不知道怎么寫,于是我用了一段話,來給同學們講解尊嚴:1840年,鴉片拋棄在石灰水中,林則徐的壯舉,這就叫尊嚴!只有15歲的劉胡蘭,在敵人的刀下,還能發自內心的說:“我是共產黨員”,這就叫尊嚴!趕走日本鬼子,逼迫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戰勝利,這就叫尊嚴!我們就要通過激起學生的興致,來提升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教育,在學生的人格與情感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對學習有幫助,而且對生活也是有幫助的。有的,對學生的自身的情感抒發也是很有幫助。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也是很快樂的事。我們也將繼續在情感教育中遨游,繼續探討情感教學的有益之處,從而使得情感教學更上一層樓,越來越成功。
四、結語
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實施十分重要。其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在進行情感教育時,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的感情抒發出來,讓學生的語文成績逐漸提升,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齊婉萍.“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D]. 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 王漢民. 運用“圍棋思維”對高中語文教學創新的可能性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