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
摘要:本文根據貴州省安順市土地整治推進精準扶貧的現狀進行闡述,同時根據目前土地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多、散、亂現象,用地粗放等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增加貧困鄉村創收能力,進一步加快全市貧困人口精準脫貧,該文綜合分析近些年貴州安順在土地整治與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工作上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貴州安順市;土地整治;精準扶貧;現狀及建議
1. 貴州安順市土地整治助推精準扶貧現狀
貴州市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省份,三千九百多萬人共同生活在這個石灰巖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總面積達十七萬平方公里,其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少,尤其是基本農田稀缺這一現象一直約束著貴州農業經濟的發展,如果加強該市的土地整治,有針對性地提升最底層人民的經濟水平和勞作收益,進而幫助精準扶貧這一方針的順利進行。其中,土地整治工作又主要從建設高標準的基本農田建設為主。自從1991年開始,貴州就開始大規模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以坡改梯和水利設施配套為主的基本農田建設,此舉在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提升耕地質量、防止水土流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2001年開始進行新一輪扶貧工作之后,國家每年投入1.5億元扶貧資金,同時將原制定的每年坡改梯100萬畝,補助標準為每畝150元變為每年50萬畝,每畝300元的標準。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專門安排了專項財政扶貧資金圍繞坡改梯工程進行小水池配套建設,促進穩、平、厚路、溝、池相統一,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以安順市為例,在項目完工方面,在“十二五”期間,安順市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169個,建設規模總計達57.74萬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面積47.23萬畝。其中完成中央項目3個,省級項目16個,完成市級項目65個,完成縣級項目85個;在資金投入方面,截止2015年12月,安順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累計投入資金82560.65萬元,全部為地方配套資金,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平均每畝投資1784.43元;在工程量完成方面,截止2015年12月,安順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累計完成土地平整工程71585.59畝,新建、改建農田灌排渠(管)道1135.93公里,完善了田間排灌系統,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7335畝,新建、改建田間道路1020.21公里。完成農田防護林3677株。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田水利排灌能力明顯增強,耕地質量和土地利用率明顯提高,為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2. 貴州安順市土地整治助推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2.1 地形地貌復雜,土地整治難度大
貴州安順區域位于貴州省中西部,距貴陽九十公里。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地塊零碎,地塊面積小,坡度大,道路、灌排等基礎設施薄弱,基于以上原因,要想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土地整治其難度是非常大的。
2.2 土地支離破碎,調整難度大
要想順利地進行土地整治,提升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就要將土地進行合并。但是收到安順市地貌和耕地質量的原因,使得該地區耕地分部零散,進而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耕種效率,完全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另外,政府部門進行土地整治時務必會將原本支離破碎的田土進行重新調整和布局,大力興建道路、灌排設施及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等公共基礎工程,又將占用耕地面積,讓農戶的利益受到一定的侵害。田土歸并和各類工程設施的興建必定會引起田土所有權重新劃分,加上安順市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少,農戶思想保守落后,必定不愿意該項措施的實施。這就使得利用土地整治進行精準扶貧這一措施更加舉步維艱。
2.3 部分地區針對土地整治缺乏積極性,各部門協同力不夠,責任感不強
土地整治工作有利于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還能保證耕地占補平衡,有利于精準扶貧工作建設的民心工作。然而,某些地區的政府人員并沒有該方面的認識,單純地覺得土地整治只是一個招投標項目,不需要農民參與到其中,項目建設情況完全取決于建設單位,和政府部門并沒有直接聯系,對于底層群眾也并未起到引導開導作用,并未組織群眾參與到整個項目中。土地整治涵蓋的內容極其廣泛,包含國土、規劃、建設、農業、水務、交通、環保等眾多政府部門,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聯動機制,增加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提升土地整治工作效率。如果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就會讓該項工作因得不到支持而進展緩慢甚至流產。
3. 貴州安順市土地整治助推精準扶貧問題的對策
3.1 建立相關制度,提升土地整治助推精準扶貧技術水平
要想完善土地整治主推精準扶貧政策,就要由當地田土使用情況進行一個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科學合理地調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對土地利用結構進行優化。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證扶貧開發需求,重點安排縣年度的計劃指標,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各級政府機關部門要根據自身的職責范圍,配合好土地整治的工作內容,村委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主動參與到工作中來。政府部門在進行土地整治助推精準扶貧該項工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市里在向下級分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和補助資金時,有針對性地向重點縣、鄉以及貧困村進行分配。其次,在進行搬遷工作時,首先要安排舊村復墾項目,還可在重點縣進行國土資源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支持開展城鎮低效用地開發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以增加當地農戶的收入水平。再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點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及試點工作,全力改善田土基礎設施的情況。最后,針對目前居住在偏遠的村莊地災隱患點、生態與自然保護區等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且搬遷意愿較大的村莊一定要加快進行相應的造福工程搬遷工作。
3.2 重點突出坡耕治理
貴州省內的耕地后備資源缺乏,安順市也不例外,其質量較差,零星分部,項目投入成本高且工程十分艱辛,這與勞動力分布有較大的分歧。所以,安順市以外延擴張的方式時間耕地占補的平衡難度加大,生態環境也將收到一定的破壞。所以必須轉變原有的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內涵式的道路,以現有的耕地為基礎,狠抓中低產田土的改造工作,通過提升質量和數量來全面提升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然而,中低產田土改造是一個全國性的大題目,對于安順市來說,在壩區得到一定的治理時,突出坡耕地治理是必然趨勢。坡耕地治理不但能成為灌溉載體,還能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積。在掌握該市的實際情況的同時,最大化地體現出安順市基本農田建設的特色,為下一輪資金的投入創建基礎條件。比如說,安順市通過歸并零散地塊,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完善農田耕作道路和生態防護林體系,使項目區實現了水利設施貫通化、交通網絡化、土地耕作規模化、灌溉自流化,極大提高了項目區生產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十二五”期間,本市共完成平整土地55420.92畝,興建排灌溝渠1135.93千米、田間道路1020.21千米、輸電線34.849千米、新增和改善節水灌溉面積107335.33畝。興修配套的農田灌排系統大幅增加了農業灌溉效率,減少用水損失。此外通過與“一事一議”等工程相結合,項目區道路通達率達到了93.03%以上,基本滿足了農業機械化耕種需求,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僅在“十二五”期間,安順市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完成田間道路工程1020.21公里,田間道路通達度達到93.03%,新增和改善耕地面積485147.05畝,新增和改善節水灌溉面積107335.33畝,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3 重視規劃設計階段的實地踏勘
實地踏勘作為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礎內容,它能確保規劃過程中的合理性和施工進度的順利進行,還能在實地踏勘時與當地農民進行互動,激發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為了確保今后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踏勘工作要盡可能低詳盡,并且分不同的階段進行調查。首先是規劃設計前的調查。主要針對項目區域范圍內可供水源及灌溉設施、道路情況等,為規劃工作初步方案提供依據。其次是中期調查。根據規劃初步方案,對項目所在地有針對性地警醒實地踏勘,同時邀請與項目有直接聯系的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一同參與,廣泛征求群眾們的意見,深入了解該地區干部群眾對該項目的總體態度,并向他們征求關于土地權屬關系的調整意見和建議。如果項目涉及到重大工程的建設時,一定要邀請當地權威專家進行實地指導,共同確立規劃方案。
4. 結語
土地整治和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在貴州安順市這類山多地少,經濟條件和土地資源匱乏的地區,將土地整治與其經濟發展密切相連,在瞄準扶貧對象的同時進行重點施策,將土地整治合理地規劃進而推進當地的扶貧工作的進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訊,司澤寬.淺析貴州省土地整治發展[J].管理論壇,2012:149.
[2] 陳龍江,羅海波,趙晨晨,等.貴州省土地整理工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20:250-251.
[3] 周鵬.淺談貴州省土地開發整理規劃設計存在問題及建議[J].吉林農業,201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