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田徑運動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體育教學的基礎課程。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良好時機,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調整教學方式。盡管田徑體育項目作為一項基礎的教學內容之一,但是在我國初中體育教學中一直都得不到重視,沒有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田徑教學,沒有根據初中學生的身體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而是在體育教學中通常就做做操,簡單的一些運動就算體育教學,這種方式不僅阻礙了體育教學的發展,更對學生的健康不利。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進行相應的探究,從而不斷完善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教學。
關鍵詞:初中體育;田徑教學;訓練強度
田徑運動是一項綜合性的運動,不僅對學生的速度有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力,因為田徑運動的特點接近于奧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和理念,因此田徑運動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又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初中生是我國為了社會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影響。在上學期間,多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影響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力量的諸多因素
田徑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田徑訓練的成果和效果。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之間的關系。那么,在實際教學或是學生的生活中,那些因素是影響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因素的原因呢。
(一)社會因素
田徑訓練是體育教學的基礎,也是我國田徑項目得到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保障。但是就目前的初中田徑訓練來說,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遠遠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中的各種因素影響著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比如,我國當前對初中的田徑訓練關注力度比較小,通常都是高中的田徑特長班才開始給予關注。[1]所以,對于初中的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也就沒有進行更為充分的宣傳,也沒有制定相關的田徑訓練管理措施,直接導致了初中田徑訓練得不到保障。
(二)家庭因素
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好文化學習。體育這些課程在家長看來都是歪門邪道,所以,很多家長都不支持甚至是極力反對學生進行田徑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田徑運動訓練的開展,不能夠通過達標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來發掘田徑人才,阻礙了田徑訓練的有效教學。
(三)田徑教師的因素
田徑運動雖然是一項體育鍛煉項目,但是也有其專業性,需要專業的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把握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從而達到田徑訓練的要求。但是就目前來說,很多初中學校的體育教師都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自身對田徑項目的認識尚且不充分,更別說把握田徑訓練的強度和訓練量了。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很多體育教師都是兼職的,沒有專業的田徑訓練知識,對田徑運動結構和訓練內容都不清晰,從而限制了田徑訓練的有效開展。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實現和把握
(一)田徑訓練強度要適中,更要具有結構性
進行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訓練強度適中以及訓練具有結構性是田徑運動的一貫原則。所以,在進行實際訓練時,教師是要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訓練強度的把握,不要過強,也不要過弱,否則不僅達不到相應的教學目標,而且還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在實際訓練中,可以將訓練分為幾個階段進行,通常第一階段訓練不管是訓練強度還是訓練量都不要太高,而第二次訓練就能夠增加訓練強度,循序漸進,避免因為過強的運動導致學生肌肉拉傷。同時,在訓練中也要注意訓練強度的穩定性,不要忽大忽小,從而保障田徑訓練良好進行。
(二)保持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適度性
保持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適度性是田徑訓練最好狀態。在進行實際的田徑訓練中,教師就要充分把握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之間的科學關系,將高強度的訓練建立在合理的訓練量上,從而提升訓練效果。[2]比如在進行八十米加速跑的過程中,如果一開始就全速沖刺,則訓練量最多為五組。但是,如果降低訓練強度,用學生全力沖刺的80%跑,訓練量就可以增加至九組,從而實現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之間的關系保持平衡,實現田徑訓練的最優化。同時,田徑訓練量大、強度適中或是強度偏小更能夠改善田徑訓練的效果,讓學生更具有持續的耐力。但是,也應該清楚,訓練量中偏小,強度大,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爆發力。所以,在這兩種訓練模式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把握,從而不斷提升初中生的田徑水平。
結語
隨著國家提出的“全民健身”理念的逐漸普及和深入,人們對體育鍛煉就會越來越重視。初中作為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應該從小就加強體育鍛煉。所以,體育教師一定要做好初中的田徑訓練教學,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田徑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少華.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04:94.
[2]鐘文琴.初中體育100米跑訓練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當代體育科技,2013,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