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芬

【摘要】目的:就健康教育對產褥期產婦起到的康復效果展開評價分析。方法:選取社區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的8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其中44例沒有進行訪視健康教育,即為對照組,另44例接受訪視健康教育,為觀察組,分析對比兩組產婦便秘、產褥感染以及乳房脹痛等并發癥。結果:觀察組產婦在產褥期便秘、乳房脹痛以及產褥感染等并發癥上的發生率均比對照組要低。結論:產后訪視健康教育有助于減少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使并發癥的消失時間縮短,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產褥期;康復效果
產褥期主要是指胎盤分娩出至產婦全身除乳腺外的各器官恢復至未孕狀態的一段時間,通常為6周[1]。相關研究表明,產褥期若沒有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就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如產褥感染、產后出血等,將不利于產婦產后生殖系統的恢復,導致盆腔慢性炎、子宮脫垂等疾病。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對產褥期產婦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社區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間的8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就健康教育對產褥期產婦起到的康復效果展開評價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間的8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其中44例沒有進行訪視健康教育,即為對照組,另44例接受訪視健康教育,為觀察組。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產婦均順利正常分娩,且在產前均定期接受產檢,排除妊娠合并癥。對照組產婦年齡25~34歲,平均年齡(29.34±3.5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者7例,初中23例,高中及以上者14例;其中32例為自然產者,12例為剖宮產者;觀察組產婦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30.25±36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者5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者14例,其中29例為自然產者,15例為剖宮產者,兩組產婦在年齡、生產類型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上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并未接受訪視健康教育,而觀察組患者則接受產后訪視的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
1)衛生指導。安靜舒適、溫度適宜的休養環境對產婦來說非常重要。首先應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產婦不宜直接吹冷風。其次夏、冬季節分別做好防暑、保暖措施。同時注意清潔衛生,產婦極易出汗,因此要勤洗、勤換,可用溫熱水淋浴,但禁止盆浴。并保持會陰清潔,便后堅持用溫水沖洗。
2)飲食指導。產婦及其家屬應對膳食進行合理安排,進食多以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清淡類食物為主。除了攝入高蛋白類、高維生素類食物外,還應結合產婦自身特點輔助攝入新鮮水果與蔬菜,使飲食結構趨于平衡。提醒產婦做到少食多餐,不吃辛辣食物。做到食物的合理搭配可有效減少便秘的發生。
3)母乳喂養指導。母乳對嬰兒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因此應盡早讓嬰兒吸吮。讓產婦了解乳汁的分泌過程,控制情緒,保證良好睡眠,促進乳汁分泌。乳汁分泌對子宮復舊可起到積極作用,并可使產后出血有效減少。產婦堅持母乳喂養,還可使乳腺炎等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
4)心理健康指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多是由于溝通、交流較少所引起的。產褥期產婦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初為人母,情緒很容易出現波動,也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因而是產后抑郁的高發階段,對產婦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多和產婦進行交流,一旦發現產婦有抑郁前兆,要及時疏導,幫助產婦穩定情緒,放松心情,盡快融入到母親的角色中。
5)活動指導。早期活動對產婦體力恢復和食欲增進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避免靜脈回流不暢形成肺栓塞。若產婦為自然分娩則可在產后6~12h進行輕微活動,產后第二天做一些簡單的室內活動,但蹲位式活動和重體力勞動是不允許的,這樣會造成子宮脫垂。產后半月,可做一些輕微勞務活動,之后恢復正常活動。
6)產后指導。指導產婦在產后42d進行包括血壓、尿常規在內的健康檢查和婦科檢查,并了解盆腔內生殖器恢復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運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并且用t進行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婦經過訪視健康教育,其發生便秘、產褥感染和乳房脹痛等并發癥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詳見表1。
3 討論
對產婦來說,妊娠分娩是一生中的關鍵時期,而產婦在產褥期的生活質量則直接影響到產婦產后的機體恢復[2]。而大多數產婦都缺乏產褥期相關保健知識,仍采用傳統坐月子的方式,導致產后并發癥較高。健康教育主要向產婦宣傳產后護理保健方法,使產后便秘、乳房脹痛和抑郁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效降低。健康教育不僅可給予產婦營養保健知識、衛生行為方式知識、母乳喂養技巧,還能結合產婦產后狀況施以個性化護理。向產婦詳細講解乳汁分泌過程、喂養技巧,保證產婦喂養姿勢的正確。同時根據產婦的實際狀況給予心理指導,比如用溫柔的語言耐心與產婦溝通,讓產婦消除心理顧慮,保持心情愉悅。利用和新生兒的互動讓產婦心情保持愉悅,情緒穩定等等。心理護理可促進產婦心理素質的增強,使抑郁癥的發生幾率大大降低,當產婦心情愉悅時,其乳汁分泌也會更好,從而提高母乳喂養率[3]。健康指導有利于產婦掌握自我護理方法和照顧嬰兒的技能,讓產婦做一位稱職的母親,促進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訪視健康教育有助于產褥期產婦盡快康復,并可使便秘、產褥感染和乳房脹痛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大大降低,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且有助于醫患之間建立和諧、良好的關系,產婦與家屬接受度提高,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朝.對398例產婦產后訪視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0,(11):972973.
[2] 洪梅,吳冰,朱樹貞,等.產褥期康復健康教育對產婦產后康復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47164717.
[3] 陳益瓊,周秀梅,梁麗儀.全方位健康教育在產褥期產婦的應用及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15):2087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