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鵬 胡峻榕
摘 要:通過對廣西普通高校開設廣西少數民族體育課程的調查,大部分學生愿意選修少數民族體育課程,為課程開設奠定了學生基礎。充分利用廣西少數民族優秀體育文化,選擇適合在高校開設課程的優勢項目,借助于地域優勢和豐富的民族體育文化,論證在廣西高校開設廣西少數民族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同時以高校為載體傳承與發展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
關鍵詞:廣西民族體育 廣西普通高校 體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a)-0091-02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第十一條明確指出,“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1]。廣西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底蘊深厚,普通高校是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體育文化重要載體,把少數民族體育融于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 廣西民族體育融于廣西普通高校的可行性
1.1 廣西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歷史優勢
廣西是以漢、壯、瑤、彝、苗等多個少數民族構建的自治區,各少數民族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其體育文化淵源流傳,共計民族體育項目100余項,至今深受人們喜愛和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項目幾十余項。如板鞋運動被譽為壯族最富有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廣泛流傳于廣西壯族民間,既是壯族人民強筋健骨、鍛煉身體的介質,又是壯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智慧結晶。板鞋運動可分為板鞋競速、板鞋集體舞、板鞋秧歌舞、板鞋拳術、龍鳳板鞋等。這一古老的運動項目已經走向全國,北京亞運會期間,該項目被指定進中南海表演,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后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項目體現了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團結奮進,拼搏進取的時代精神。專家們認為,該運動思想內容健康,同時具有濃厚的民族性、傳統性、競技性、開放性、普及性,是全民健身運動的理想項目。該項目作為一般的競技體育和趣味體育項目,已影響到了法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泰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2007年在廣州舉行的第八屆全國民族運動會,新增板鞋競速為正式比賽項目。
1.2 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豐富性
千百年來,廣西的少數民族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了各民族之間的獨特而又豐富的歷史文化,民族體育文化是其中一部分,其文化特點充分展示了獨特性、融合性和可傳承性。廣西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中,不同的項目有著不同的體育文化,既保持了獨特性,又具有融合性和共識性。如板鞋運動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彰顯了許多可歌可泣歷史故事和愛國英雄。板鞋運動是壯族社會文化、歷史文化與體育文化三者和諧融合的產物, 其社會文化的影響力遍及國內走向了世界,其歷史文化豐富,是壯族人們生活生產發展、經濟發展、政治發展等內涵,能追本朔源、承前啟后,為現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研究提供寶貴資源。其體育文化的起源、盛興、衰落、重建與現代體育文化發展、融合、博弈提供了寶貴資料。壯族板鞋運動的特殊民族文化蘊含民族的凝聚力、愛國熱情、民族之間情感等。
1.3 廣西高校所處的地域性
廣西是一個相對比較邊緣的西部地區,山地面積比較豐富,經濟相對欠發達省份,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高校教育全面發展相對優勢省份比較有差距。廣西高校的生源多部分是來自廣西省,生源既是劣勢,又是優勢。相對教育發達的省份生源而論,在中小學現代教育的文化知識教育相對落后,但是對于其他方面來而言并非落后。因為多數生源來自少數民族,千百年來,少數民族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他們在掌握現代文明同時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多民族文化帶入高校相互融合的同時與現代文化進行碰撞,達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