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昌
【摘要】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一直以來,語文教學重閱讀輕作文,在教學模式上也較為單調(diào),學生在寫作中的興趣不高,寫作體驗不夠豐富,寫作方法掌握不到位,所寫作文也就難以有感染力。要提升小學高段寫作教學效率,還得立足學生實際,優(yōu)化課堂教學,輔以多樣化的練習,這樣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段 作文 有效教學
從以往小學高段作文教學來看,多是安排在單元之后,從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來看, 多是在課堂中講解要求,給學生范例作文,然后布置要求讓學生寫作。在練習方式上,也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周一文”的形式。學生的寫作興趣沒有得到激發(fā),寫作體驗不豐富,沒有系統(tǒng)地掌握寫作方法,作文水平難以得到提高。
一、多管齊下,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生寫作的主要因素,仔細分析高段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在寫作中,他們大多都沒有興趣,而在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的過程中則發(fā)現(xiàn),學生之所以對寫作興趣不搞,一是教師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二是課堂中缺乏氛圍,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diào)動;三是評價過于單一,學生寫作后教師所采用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多是全批全改后講好的作文,點評寫的差的作文,這樣的評價對學生的作用不大,甚至很多時候還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教師布置要求后,學生只能是被動完成,寫作中沒有思路,不知道如何尋找素材,在結構安排上也顯得較為混亂。
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是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作氛圍,多讓學生發(fā)言。如五年級上習作二寫一種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的教學為例,課堂中可先以“我喜歡的動物”話題來引導學生發(fā)言,再組織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二是要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如有的學生寫作基礎較差,要寫400字的作文,那就可以只讓其完成300字即可;三是評價要多鼓勵學生參與,寫作后可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評閱,再交由教師評閱,評閱后再針對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行點評。當然,在寫作中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多找學生的優(yōu)點,而不能一味的只找不足,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作文。
二、立足生活,豐富學生寫作體驗
高段學生在寫作中遇到最常見的問題是學生找不到內(nèi)容寫,即不知道寫什么,雖然課堂中教師反復強調(diào),但學生依然難以找到素材。究其原因,是學生體驗不夠豐富,對生活的認知不高。的確,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活動范圍狹小,加之寫作教學中更多是接受來自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寫作體驗難以生成。提倡以生活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觀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這不僅可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也可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從不知道寫什么到能找到要寫的對象和內(nèi)容。
在寫作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能從生活中積累素材。以五年級上“我的班主任”的作文教學為例,學生對自己的班主任并不陌生,而當落實到寫作中,學生卻不知道如何寫了。那么,在寫作前就可引導學生展開觀察,如班主任的外貌、動作、語言,并根據(jù)觀察做好記錄,再落實到寫作,也就有話可寫了。此外,如寫景了作文的寫作中,也可提前安排學生進行觀察,但觀察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進行;二是要多引導學生寫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很多學生在寫作中所寫內(nèi)容較為空洞,脫離生活,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寫身邊熟悉的人或事,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如寫一種小動物,那就應該多寫寫如何和小動物相處的,再融入小動物的特點,這樣更富有感染力。
三、優(yōu)化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方法
從以往小學作文課堂教學來看,采用的是“講解、布置要求、學生寫作”,這種教學模式較為單調(diào),整個課堂中以教師為主,如寫動物,教師就先講要如何選擇對象,對象有什么特點,要如何寫,學生更多的是聽,而聽則不能讓學生獲得寫作體驗,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優(yōu)化作文課堂教學,就是要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式的、參與式的作文教學模式。
在作文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注重以情境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如五年級下習作六是要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的崇拜對象進行寫作,在導入中可借助多媒體,以看圖猜明星的方式導入,由此而引出學生所崇拜的對象。其次,要注重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活動,以此而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如要寫一種動物的外形和動作,那么,先引導學生圍繞外形展開討論,歸納其外形特點,再圍繞動作展開討論,討論后歸納,這樣寫作中學生才能更好抓住重點。三是在方法上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導,要注重以提綱方式引導學生把結構安排好,再圍繞提綱逐一深入記敘或描寫。如寫植物,寫其枝干,要先總寫特點,再分寫。
四、多樣練習,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傳統(tǒng)小學語文高段作文的訓練方式是“一周一文”,甚至是“一單元一文”,訓練強度不夠。從訓練方式上看,多是教師布置要求,學生寫作后評閱。這種練習方式讓學生感覺枯燥,完成過程中較為被動。提倡多樣化練習,就是要變傳統(tǒng)的練習為經(jīng)常性練習,以學生所喜歡的練習方式而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寫作活動。
首先,要提倡活動式練習。在寫作訓練中,要注重把寫作和活動結合起來,如寫動物,先安排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如寫人物,可采用調(diào)查、走訪,甚至可讓學生以小記者的形式進行采訪,再布置作文要求引導學生寫作;二是要提倡不拘一格的寫作形式,日記、周記、讀后感、觀后感,諸如此類,只要學生愿意寫,想寫,都可以把其當做一次作文,而不能只以教師布置要求為準則;三是要把寫作和閱讀結合起來,在閱讀中要多鼓勵學生仿寫,讀后要注重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人物、事件、景物等寫讀后感。
總之,在小學高段寫作教學中,我們不能固守傳統(tǒng),也不能依然采用“講、寫、批、評”的方式進行教學,而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怕寫作文到喜歡寫作文,以生活為出發(fā)點來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要注重優(yōu)化寫作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參與式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寫作方法,輔以多樣化的練習,變“一周一文”為經(jīng)常性作文,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不斷訓練中提升其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羅毅:小學高段語文寫作教學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1期77-78頁。
[2].施琳:小學高段寫作訓練的“三環(huán)一體”教學模式[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06年第3期59-60頁。
[3].胡新美:從這里起航 在作文中徜徉——淺談小學中高段寫作教學[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0年第5期 91-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