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自新課改推行以來,各科教師便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優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師不重視作業形式同步革新。另外,很多教師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作業形式主要針對考試內容,缺少創新。長此以往,對學生的發展不利,無形之中給學生帶來了壓力。鑒于此,新課改背景下需要對作業形式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化學;作業設計
新課改的首要任務是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教師要從教學和作業設計兩個方面入手,真正實現“減負”。通過調查得出結論,目前的初中化學仍以書面作業為主要的作業形式,單調的形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結合教學新理念,創新化學作業的形式,使作業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的作用。
一、針對學生程度,分層次布置作業
一般情況下,同一個班級里學生的化學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保證學生的整體發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程度分層次設計作業。一般可以依據學生的水平將其分成三個級別。第一級別為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大作業難度,設計一些拓展性的題目;第三級的學生成績較差一些,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基礎題目,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第二級的學生成績介于優秀與較差之間,可以選擇性地做第二級學生的一些作業,處于第二級的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一些第一級學生的作業,這樣成績較差的學生就不會由于程度不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緒,反而會逐漸進步,最終達到班級整體的進步。這種作業模式的創新,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具體情況設計作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主動性。
二、設計平時作業,激發學生對化學問題主動探索
我們平時的生活離不開化學,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化學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平時作業。比如,近幾年我國很多地方出現霧霾,教師可以把這種天氣作為背景,引導學生用化學知識解析霧霾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這樣就引導了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進而聯系生活,使化學具體可感,由此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不斷積極探索化學問題。再比如,化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試驗鑒別純堿和食鹽,鼓勵學生通過不同方法鑒別。有些學生可以通過直接觸摸進行鑒別,得出結論:顆粒質感強的是食鹽,手感細化的為純堿;還有學生用稀鹽酸進行鑒別。滴入稀鹽酸后產生氣泡的是純堿,不產生氣泡的是食鹽。通過實驗可以證明,初中生對平時生活中的化學有極大的興趣,對探索其中的奧秘也充滿熱情。所以,化學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樂趣所在,布置可引起學生興趣的日常作業,學生會充滿熱情的響應。最終這些會對化學課程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設計問答作業,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近幾年素質教育廣泛推行,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初中化學課程也要求鍛煉、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近幾年中考化學題增加了一項問答題,目的是考查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試卷分析可以看出,得分率普遍偏低,語言表達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因此,課堂上化學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問答作業是學生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促使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鍛煉語言表達力。教師可以設計好學生的問答作業并進行分組回答。例如提問:家用燃氣中為什么加入四氫噻吩?為什么消毒液不可以與其他洗化用品混合使用?鐵鍋上的銹為什么要及時除去,而鋁鍋正好相反,鋁氧化后不可以去除?銀的導電性能比銅好,為什么用銅做電線而不用銀呢?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綜述。小組內的成員可以就組員的回答或其他小組的回答拓展問題思路,舉一反三。通過課堂實踐充分證明,問答類的作業形式靈活,學生積極地在課堂上討論,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布置實踐性作業,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除了知識的傳授以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實踐性作業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實踐性作業是對作業形式的豐富,打破了傳統的書面作業模式。例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簡潔的水系統,加深對化學凈水程序的理解。由于這類操作簡單,學生會投入很大的熱情,從材料入手,安裝、操作、觀察,不停地探索。事實證明,實踐性作業很受初中生歡迎,學生樂于探索實踐,這大大拓寬了學習化學的思路,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作業不應局限于書面模式,豐富多樣、多角度的作業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使化學作業的形式更加豐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化學教師切不可矯枉過正,一味強調作業形式,應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業展示化學的魅力,使作業的功效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唐慶豐.初中化學優化作業設計實施方案[J].考試周刊,2011(48).
[2]張海燕.談新課程下的化學作業設計[J].科教文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