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生
摘 要:粵劇曲藝是東莞市道滘鎮一項喜聞樂見的民間文化活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著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曾先后被中國曲藝家協會和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文章對粵劇曲藝鑄造 “中國曲藝之鄉”文化品牌建設進行了分析,對于提升東莞的整體文化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粵劇曲藝;品牌特色;傳承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202-01
粵劇曲藝是中國戲曲藝苑里的一枝奇葩,作為嶺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廣東的重要文化標志和文化品牌,被譽為“南國紅豆”,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多年來,道滘鎮粵劇曲藝活動蓬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道滘品牌的粵劇曲藝精品在國家和省級賽事中榮獲四十多個獎項。
一、設立專項資金,加大扶持業余粵劇曲藝團體,繁榮本土粵劇曲藝事業
道滘鎮通過設立粵劇扶持資金,自2011年出臺《道滘鎮業余粵劇曲藝扶持辦法(試行)》,鼓勵業余曲藝團隊積極開展演出活動、藝術創作和挖掘培育人才,推動全鎮業余粵劇曲藝的繁榮發展。以出臺的《辦法》為契機,加強對粵劇曲藝創作基地建設,開展粵劇曲藝創作活動,對傳統粵劇曲藝進行加以挖掘、整理、利用和創新,提高廣大粵劇曲藝人才的原創能力。不斷加大對鎮粵劇曲藝社團隊在資金、場地、培訓、創作、演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強鎮少兒粵劇曲藝培訓示范基地的建設,抓好少年兒童粵劇曲藝的人才培養,加大粵劇曲藝人才的引進力度以及健全粵劇曲藝創作扶持和獎勵制度,提高本鎮粵劇曲藝作品的原創力。
根據扶持辦法要求,每年鎮政府給業余曲藝社團撥款34萬多元資金作為各團隊排練表演、購置樂器設備等費用。對獲得市級以上比賽獎項的業余粵劇曲藝社團、粵劇曲藝培訓基地或粵劇曲藝創作基地,鎮政府還進行重點扶持獎勵。在得到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業余粵劇團體不斷發展壯大,到目前為止全鎮業余曲藝團體達21支,人數有800多人。各團體相繼購置新樂器、服裝、音響設備等,進一步提高了演出能力。
二、引進人才,提高師資力量,加強業余團體輔導,促進各團體交流
每年鎮政府引進或聘請高層次粵劇曲藝專門人才,充實粵劇曲藝培訓中心的師資力量,全面加強對各業余粵劇曲藝社團(私伙局)、粵劇曲藝培訓基地和粵劇曲藝創作基地的人才培訓,為我鎮粵劇曲藝挖掘、培訓粵劇表演和音樂人才。我鎮現有專職粵劇曲藝老師12名,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人,鎮文廣中心粵劇曲藝股老師定期到各業余粵劇曲藝社團指導排練和培訓新人,每個月每個團隊安排有兩節以上課時。
三、粵劇曲藝培訓從娃娃抓起,實施粵劇曲藝進小學、幼兒園
傳承粵劇曲藝文化重在培養接班人,我鎮在抓好粵劇曲藝創作的同時更不忘挖掘人才,培養人才。2005年6月,道滘鎮青少年粵劇曲藝培訓中心正式成立,設粵劇曲藝演唱、器樂演奏兩個培訓班,以及粵劇曲藝知識普及班,以鎮曲協為學習基地,由省市專家和鎮曲協的演員免費講授粵劇曲藝知識,常年開設器樂演奏和粵劇表演班,深受廣大粵劇愛好者的歡迎。
四、創造本地題材,煥發本土文化精品生命力,唱頌新風再創新篇
創作是粵劇曲藝的生命力,本地題材一直是我鎮開展曲藝創作的特色,我鎮是東莞市粵劇曲藝創作基地,多年來,在省市有關編導專家的悉心指導下,牢牢把握文藝三為方向,弘揚主旋律,深挖好題材,唱頌改革新風,歌贊好人好事,曲藝創作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精品迭出。共創排《大明長城》、《彩菊回生記》、《夫子店》、《情曖老人心》、《生死簽》、《苗山情》等多部粵劇曲藝作品分別奪得省級或國家級大獎。
五、整合國家級名導名家,結合本土文化,創排本土大型粵劇《大明長城》,煥發本土文化精品生命力
2011年,我鎮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力量,創編排演大型粵劇《大明長城》,致力打造有嶺南水鄉文化特色文藝精品?!洞竺鏖L城》邀請了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國家一級導演王佳納擔任總導演,國家二級編導莫非、青年導演穆廣生作為副導演,并邀請了國家一級作曲指揮萬靄端、國家一級舞臺技師李春人、國家一級舞美韓關坤、方國良、國家二級演員李小玲等人組成主創班子,由80多名演員演繹東莞籍中國歷史名將袁崇煥戰斗一生的真實故事。《大明長城》是我市本土歷史題材的文化精品力,通過發掘本地特色,闡述和展示東莞城市精神,煥發本土精品生命力。在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比賽中獲得優秀劇目二等獎,演員盧文斌獲得優秀表演獎,演員譚思翼、李湛平、李小玲三人獲得表演獎,王佳納獲優秀導演獎,陳大衛獲優秀編劇獎,李春人獲舞臺設計獎,韓關坤獲燈光設計將,黃天波獲服裝設計獎等10個獎項。
曲藝作業典型的民族藝術,一直扎根在群眾之中,是深受群眾歡迎的藝術形式。通過創立資金、鍛造文藝精品、外出交流、引進人才,大力傳承本土文化,以建設為城市精神為彰顯,突出本土文化精品,唱響“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曲藝之鄉”品牌,打造嶺南水鄉文化名鎮,提升東莞文化層次和藝術水平,促進創作文藝作品的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葉潤槐,吳沃輝.道滘鎮粵劇曲藝特色品牌建設[A].2011-2013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集[C].2013.
[2]易紅霞.從《花月影》看21世紀廣東粵劇的生存與發展[A].新時期戲劇創作研究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