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南
摘 要:良好的企業形象不但直接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而且也為市場創造了文明的經濟環境,因此,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成為企業發展的新方式。
關鍵詞:企業形象;企業文化;塑造途徑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278-01
一、企業形象的基本理論
(一)企業形象的涵義
企業形象是指社會公眾和企業員工依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對企業經主觀努力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成效等方面的整體印象和綜合評價。它通過企業與員工、社會公眾及其他企業的雙向溝通來實現,直接反映了社會公眾和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可程度,體現企業的聲望信譽和知名度。企業給社會和公眾留下值得信賴的形象,對公眾及整個社會的貢獻為社會所肯定,這就是良好的企業形象。
(二)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自覺形成的一種精神,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理想信仰和道德行為準則。主要包括企業環境,企業團隊精神,價值觀念,群體意志等。
二、我國企業在企業形象塑造中的問題
(一)企業形象戰略表面化
一些企業雖然實施了形象戰略,并且也經過一系列調查、設計、出臺各種策略,但最后仍流于形式,未認真地付諸于行動。造成這種表面化現象的深層次原因與企業對企業形象的片面理解有關,沒有認識到企業形象的本質是企業生存的意義。把企業形象理解為企業外觀與知名度,沒有從深層去理解企業形象的本質內涵,沒有把企業形象與企業價值創造聯系起來,只依靠個別部門的行為,沒有全員行動配合,制造出來的形象只是一種外部表象,只注重了表面的東西,而忽略了重要的價值創造行為。
(二)企業核心價值模糊化
我國的許多企業在制定形象方案時,沒有深入挖掘企業自身的歷史和現實,導致企業形象在塑造與宣傳時,表達的核心價值十分模糊。在形象塑造上沒有突出企業核心價值,根源還在于對形象塑造的本質認識不足。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長時間營造的結果,企業的核心價值不是設計和塑造出來的,而是從企業歷史和現狀中提煉出來的。企業的各種創造價值的活動都體現了核心價值觀,只有深入地了解企業的歷史和現狀,才能在長期的實踐中會發現企業核心價值觀,最終通過企業形象傳達給社會和公眾。
三、塑造良好企業形象的途徑
現今社會,企業發展除了要關注傳統的利潤、規模等硬實力,也要著重于企業形象、文化等軟實力的開發與建設。只有正視我國企業形象塑造中的不足,汲取經驗教訓,通過正確的途徑,遵循科學的方法,不斷探索與創新,才能真正塑造切合我國實際的良好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無形價值。建設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綜合過程,需要企業耐心與持續的從內外兩方面同時去尋求重塑企業良好形象的策略。就如何塑造企業良好的形象,取得社會輿論和公眾評價的肯定,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
(一)塑造企業內部形象
企業形象在塑造過程中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上至企業各級管理者下至企業員工,都是企業形象傳遞給外界的重要媒介。因此,塑造企業內部形象首先需要企業全員參與。
1.針對企業管理者的措施。管理者的社會形象代表著企業形象,為此要首先塑造政治清醒、開拓進取、精通經營管理之道的企業管理者形象。
2.針對員工的措施。企業員工是企業生產經營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企業員工的整體形象是企業內在素質的具體表現既是企業形象的重要成因,又是企業形象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為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從塑造員工形象著手是基礎。
(1)努力塑造愛崗敬業、求知勤奮的員工形象。企業員工形象是指員工文化水平、技術素質、職業道德、精神風貌等給社會的整體印象。良好員工形象的塑造。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鼓勵員工有意識地提高競爭意識、管理意識和公仆意識,另一方面,員工自身要做到嚴于律己,在企業遵守行業行為規范,做一個好員工;在社會用社會公德來衡量自己,做一個好公民。
(2)努力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提升企業整體形象。員工素質的高低既關系到企業的經營與生產,又是企業形象的重要基礎。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一是要培養人才。將員工自身價值的實現與企業發展的遠景相結合,開展針對性強的職業培訓,豐富和完善員工的知識結構,提高工作技能。二是要合理使用人才。根據員工的實際能力與水平,安排在相應的崗位,人盡其才,既滿足了員工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又為自身價值的實現提供的機遇和條件。三是要采用優勝劣汰機制。
(二)塑造企業外部形象
企業外部形象是企業面向市場和社會的形象,它既影響著外界對企業的印象與評價,又關系到企業在市場和社會中的發展,因此,對外部形象的塑造也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 企業形象所倡導的理念和精神是企業經營的最高準則和員工的行動指南。企業的市場競爭由依靠產品和推銷制勝發展到憑借良好的形象制勝時,企業形象所發揮的潛在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大。塑造企業形象,既要符合企業的現實,又要遵從形象建設的規律。
參考文獻:
[1]白玉,呂浩.企業形象策劃[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