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萍
摘 要: 語文課堂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就必須課前認真備好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
關鍵詞:語文教學 問題情境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137-01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是否能了解及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只要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把握學生思維的特點,發展學生的智力,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火燒云》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物的文章,描繪了晚飯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根據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受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分析、對比句子的異同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句子好在哪兒,有效地突破難點。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產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
二、有效進行備課
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把關注的目光停留于課堂生成,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寄希望于這一無法預設的精彩。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首先基于合理而科學的教學設計,課前充分有效的備課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在上課前的備課中要深刻領會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對教材進行深刻的鉆研,整體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了解所教內容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位置,圍繞課程意識制定全面、準確、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及個體差異,恰當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理性地采用教學媒體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為實現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打下基礎。
三、有效課堂教學
1.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教學氛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感到安全,產生期待和向往的心理。在自由,放松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促進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加深他們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重新審視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要正確定位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正確位置。學生應該始終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是課堂學習中的探究者,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采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理解知識,改變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選擇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課堂的教學活動必須緊扣教學目標進行,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實踐內讓學生有效學習掌握最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教師要借助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式的趣味性和多樣性,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方式,去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猜謎、畫畫等多樣的方式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字的音、形、義。
4.以精當的提問啟發學生。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精當的課堂提問。巧妙的提問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文本,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教學杜甫的《絕句》中筆者就向學生提出問題“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的“窗含”能不能用“窗前”來代替,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體會到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
四、有效的課堂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注重了甄別、選拔的功能,而新課程標準強調評價要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在全面評價學生課堂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效果等方面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有效的監控和調整,讓每位學生在有效評價的過程中認識自我、調整自我,體驗成功與快樂,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程學習。
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要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在輕松愉快的合作學習中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小學四年級語文《去年的樹》這篇文章教學中事先給一個題目——要求審題,提示一些童話得寫作特點,找關鍵詞,然后去自讀課文,提供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鼓勵學生質疑,從而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理解句子。在我讓學生找出小鳥為了尋找好朋友所到過的地方后,學生找出了從很遠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等,在課文中把它們找出來,加上簡單的眉批,最后綜合全班的評論結果,理解小鳥千里迢迢、歷盡艱辛找朋友的過程,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體會到小鳥對友情珍惜的情感。教師要耐心地指導學生、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激勵學生積極探索。
六、結語
語文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撥開片面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云霧,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學要求,將素質教育內化于心,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雖然當前的語文教學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加強探索、交流與自我反省,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會激活,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