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春
摘 要: 教師是天下最耀眼光輝的事業,不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師還應該胸懷大志,心里應該具備育人的高標準,竭盡全力教好每一個學生。從點滴做起,關心、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培養良好習慣使之終身受益!
關鍵詞:重視 養成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224-01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從教十八年,在這十幾年教學里感悟頗深。現淺談一下如何教好學生:
一、要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
首先要嚴格遵守紀律,學生進入校園,要讓學生做到:不遲到、早退、缺課、能按時完成作業、認真聽講。
其次要具備自學的能力,因為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這種能力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比如我上的數學這門課程來說,要想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老師可以用嘗試教育,因為嘗試教育就是運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自學、先練、教師再講,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改變了傳統的注人式教法,把知識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 學生聽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先練,教師再講。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從死記硬背轉變為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從技巧性教育為主轉變為思考性教育為主。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以及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地發揮出來,并在教學程序中具體地落實下來,這樣讓學生得到很好的自主鍛煉,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要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從多方面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在這里淺談兩點:
1.要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我從教十五年,領悟出很多的道理,教書不僅僅是教書,需要你從學生心理去讀懂他,要讓他明白我為什么要到學校來讀書,讀書是為了誰,要想讀好書,我要怎么做才能讀好他。不是盲目的去傳授知識,因為一個學生如果他們的目標不夠明確的話,只是講解無用的知識,對他們來說就是對牛彈琴,因為他們認為到學校是為了老師和家長讀書,而忽略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2.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人說,興趣是一種動力。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這件事情是他比較感興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難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應用教學資源,精心創設情境,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將變成一種學習的動力和信念,這種信念將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質疑、敢于挑戰。如果學生對你這門課感興趣,你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這個興趣怎樣建立起來?需要從兩方面做起:
主觀上來看,現在所處年齡告訴我們必須學習,他就像我們人每天要吃飯一樣,這是一門必修課,是我們這個年齡必須經歷的過程。人的黃金年齡就在這個時間,如果錯過這個時間后悔也來不及。因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也會衰退,事情也會越來越多,沒有現在這么單一,不愁吃、不愁穿、只管學習,所以不把握好這個時機想彌補機會就沒有啦!
客觀上來講,要培養學生的興趣還需要老師自身魅力。這個怎么講呢?我記得在培訓期間聽到專家們的講解后我才知道作為教師在知識的講解方面我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以前我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很少用到情境教學法,認為那是語文課常見的,其實在數學課里面也可以用到它,這樣可以讓數學更能生活化,同學理解更容易。還有布置作業的時候沒有達到面向全體、關注差異、過程和能力培養、科學合理把握時間和難度,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等等。從這些讓我明白為什么我們講課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這與我們自身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對教材分析、學生情況了解不夠,學生真正需要什么,沒有很好的把握,只是自己盲目的傳授,沒有走進學生世界里,這樣就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學生怎么會對你的知識感興趣。還有我們培訓在交流的時候,有一個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下課,一大群孩子圍著我嘰嘰喳喳地說著,我也友善地跟他們開著玩笑。忽然,一個學生悄悄跟我說:“老師,您和有些老師不一樣……”。我心一驚,忙問:“怎么意思?哪不一樣了?他笑著說:上課回答問題,不管同學會不會回答,您都會跟他們說一聲:請坐!”“啊……?”“聽完這句話,我陷入了沉思……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足以體現出孩子們小小的心靈多么渴望受到尊重,多么希望受到平等的待遇?。∽鳛榻逃ぷ髡叩奈覀?,應該在某些方面好好地反醒一下自己了,學生在老師這里沒有得到尊重,他們怎么會喜歡你、怎么會對你的課感興趣!
要讓學生展望未來(未來靠現在奠定基礎)我們國家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需要的是高科技人才,我們不努力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將來在社會就無法立足,自己將會被社會摒棄,為了自己的將來,我們就只有從現在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要重視學生的超越教育
首先多比較。學生與學生之間要相互了解,經常交流,看自己與同學之間存在什么差距,查漏補缺,揚長避短。這樣讓學生認清自己處于什么狀態,建立上進心。
其次要有競爭意識。有了競爭學生才不會失去活力,才會銳意進取,不自毀長城。
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不是紙上談兵就能辦到,他需要我們從以上幾個方面認真的、耐心的,用心的去做好各個方面,知道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很多老師所說的我該講的都講了,成績始終好不起來,以為是班上的學生很差勁,其實不是這樣,很多人沒有從自身來找問題的根源,只認為是學生的問題,就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接受的班太差啦,曾經有這么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雖然這句話不全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他只是告訴給我們: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需要我們多花心思去了解學生、讀懂學生,不是一味責怪學生。在教學上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塑造自己、多聽一些專家們的講解,集思廣益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學生由接受知識的被動性變為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徐紅. 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性質與特點[J]. 教育科學研究. 2011(11)
[2]徐紅,董澤芳.外專家型教師研究差異的比較及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 2012(05)
[3]陳劍剛.新課改下的平等教育[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