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軍
摘 要: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推進,教師的教學質量也需要不斷隨之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下,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實現(xiàn)教學方法運用的高效化與科學化,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以初中語文為例,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做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教學目標;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是一個不斷進步、提升的動態(tài)化活動過程,它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社會發(fā)展的具體要求而不斷更新,現(xiàn)階段的教學模式更加趨向于科學化與針對性,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改變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推動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語文教學這一記憶性、理解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產生了更為顯著的效果。以下筆者將從初中階段探究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設定明確化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同其他各類活動一樣,要想順利高效地開展首先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目標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下才能高效地達到活動開展的效果,因此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重要保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的是教學目標不僅要有知識教學的目標,還應當涵蓋情感目標與能力目標,只有將三種目標在教學中有效結合才能夠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語文知識時,應當明確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哪些知識點是只需要大致了解的、哪些知識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哪些知識是需要透徹理解并靈活運用的,針對具有不同素質的學生在語文素質能力訓練中的聽、說、讀、寫各項內容應當達到哪一種程度教師要基本掌握,要將細節(jié)進行有效處理。以我們都很熟悉的一個故事《皇帝的新裝》為例,教師在講解時,應當立足于自身與學生的實際狀況、教學的設定,明確該課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美丑、善惡與真假并鍛煉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的能力,同時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設計,使學生參與的課堂活動都能夠圍繞課堂目標進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綜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學習興趣的調動在提高教學效率中的重要價值,初中語文教學如果讓學生產生“被迫感”,效果只能適得其反,只有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學生才能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為此教師需要綜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第一,教師要巧妙設計課堂導語,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創(chuàng)設合適的意境,集中學生注意力。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同樣如此,一個精妙的課堂導入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而會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一般來說,課堂語言導入的方法包括懸念倒入、故事導入、引用導入等,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選擇何種導入方法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目標設定來進行確定,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對授課的語言進行巧妙組織,使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期待,能夠以最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第二,適當鼓勵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在學習中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自己更有自信心并且出于享受這種認可的心理會努力有更好的表現(xiàn)。初中語文教師在授課中就要認識到這一點,為不同水平、課堂表現(xiàn)的學生創(chuàng)造各有所得的教學環(huán)境。當學生在課堂上有出色的表現(xiàn)時,教師要不吝表揚,對于出現(xiàn)差錯的學生也不應過于批評,而應在指出其錯誤的基礎上對其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信心。事實上,不論運用哪種方法,都需要將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素質放在重要位置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三、讓學生學會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學習中,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說,問題的存在是學生進行思考的象征,它能夠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從而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新的思路,因而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觸發(fā)點。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質疑,使學生能夠隨時針對任何問題進行提問,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在現(xiàn)有條件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例如,在學習《馬說》這篇很有特點的文章時,文中主張的內容是“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很多,但很多之所以會被埋沒是因為缺少能夠發(fā)現(xiàn)才華并將才華運用到恰當位置上的人。”但是也會有學生會提出質疑,認為是金子總是會發(fā)光的,一個人如果真正有才華,必然不會被埋沒。學生對文章主張的觀點產生質疑能夠充分地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在小組之間進行互動分析,這種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發(fā)現(xiàn)并探索問題遠比教師堅持教材內容講解更加貼合教學實踐的目標,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參與到對文章內容的探究中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更加多方面、全方位地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參與者,只有教師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實現(xiàn)和學生之間針對學術的互動與溝通,使學生在適度的空間與時間自由地進行思考與探索,提高初中語文課堂開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曾祥堅.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5).
[2]侯炎時.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學教學參考,2011(2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