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旦云
摘 要: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僅包含著許多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也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但是,很多學生在面對作文寫作時,常常難以下手,這種現象在高中學生中很普遍。針對這種現象,教師不能一味地增加練習與講課時間,而是應該從教學方式入手,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多方面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與寫作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寫作、勤于積累,從而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作文;閱讀;積累
高中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不僅是語文功底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教學考查的重要科目。在高考中,語文作文所占有的分值也比較高,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就要在作文上多下功夫。但是,很多學生在面對作文時,總會出現下筆難的情況,導致作文成了學生最頭疼的項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還是學生的文學積累不夠,同時還有學習的匱乏。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改變教學方針,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積累作文素材的欲望。通過這種積極的教學與積累,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一、重視知識的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準確地指出了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徑。現階段的許多高中生在面對語文學習時總是以背誦為主。對知識不加理解,總是機械式的背誦,這樣做對文學積累是沒有幫助的。很多作文成績優秀的學生都不會對課文死記硬背,而是以理解為主,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內容與含義,才能準確地運用其中的知識點。同時,這些學生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細心的人,他們善于觀察與總結,并將這些運用到寫作中。這樣的行為與模式就是知識與素材的積累,很多對作文恐懼的學生,缺少的就是這種積累的方式。由于高中學習課業繁重,學生在學習之余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因此日常的積累就要靠教師來落實。通過講課或者作業,教師可以融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詞語與語句,讓學生記憶、理解。只有充分掌握并理解知識點,學生在看到一個作文題目時,才能迅速從大腦中調取有關的素材。反之則素材匱乏,學生很容易出現下筆難的窘境。除此之外,要深切地體會素材,因為只有深入體會,才會有真情實感,才不會讓人感到突兀。畢竟對于作文的要求,還是以真情實感為主。
二、確立學生的題材思維
題材是一篇文章的框架與基礎,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總是會出現似驢非馬的文章。這種文章題材混亂,文體之間變化較大,顯得非常生硬。問題就是,在寫作時沒有形成一定的文體思維。何為文體思維呢?就是在寫作之前根據作文題目確定文章的種類,是議論文、記敘文還是說明文。有的學生在看到題目后,雖然大腦中有很多現成的素材,但是運用不當就會使寫出來的文章內容混亂不堪。因此,對于高中生來說,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規范性寫作指導,讓學生了解并知道各個文體在寫作時應該包含哪些必要的要素。比如,在寫議論文時,就要突出論點,圍繞論點進行例證與辨析,而別的內容最好不要出現在文章的內容中。同時,對于議論文中的實例選擇數量要適當,不宜太多,對于論述與分析也不宜過長。這些東西才是語文作文學習的重點,掌握文體的學習,就像是學習數學公式一樣重要。
三、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而作文更是令學生一籌莫展,因此很多學生對作文課有著很強的抵觸心理,這對于作文學習有很嚴重的影響。只有提高學生對作文課程的興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被動的學習局面。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就要進行一定的改進,通過多種形式的授課,激發學生對于作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給學生一段材料后,可以讓學生就材料的內容展開討論,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讓意見不同的學生進行辯論。辯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讓學生之間產生良性競爭。通過這種競爭,學生必然會對材料有深刻的理解與研究。這對學生的學習與理解來說有著巨大的幫助。
四、重視修改,提升學生作文功底
每一篇文章都要幾經修改才能達到完美,因此在作文的學習中,必須讓學生成為主導,參與到作文的修改與學習中來。對于錯誤與不足,只有經過虛心學習與改正,才能提高。對于作文的學習也是一樣,經過批改的作文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學生只有清楚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進步,從而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作文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且無法忽視的重要部分。想要讓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鍛煉與提高,就要在教學方法與平時積累上下足功夫。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作文寫作的積累,從而提高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梁霞.高中作文教學向記敘文寫作教學回歸的意義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124.
[2]李生福.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3(32):16.
[3]張弦.高中作文教學探究與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6):90-104.
[4]侯玉霞.新課改形式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才智,2015(32):17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