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敏
摘 要: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以生為本,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能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能力與素養,形成學科學習能力。初中語文教學中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是體現這一素質教育目標的教與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導學案;自主學習
新課改理念引領下的課堂百花齊放,層出不窮的模式創新卻無不萬變不離其宗。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更加有效。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獨有的魅力。
一、導學案的內涵與優勢分析
導學案是教師為突顯學生學習主體性而為學生課堂學習設計的活動方案。它是學生自主預習和課堂學習的底本,也是師生共同教與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底本。導學案強調并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性、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能夠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生成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渴望,其能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鞏固訓練等環節的操作中達到教與學的預期目標。
二、初中語文導學案設計方法分析
導學案是學生自主預習、個性閱讀和課堂合作學習的底本。這里既要讓學生知道自主學習要學什么,又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收獲,也要形成質疑和困惑,在思索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是他們在能力和方法上需要教師的引導。而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是否能夠會學,某種程度上與我們教師的付出密切相關。如《繁星》導學案設計,我們要準確定位導學目標,讓學生意識到這篇課文學習后在哪些方面能夠獲得提升。如“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能夠感受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還要提升自己在觀察自然中獲得美,增強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其次,導學內容設計中要重視基礎,如準確識記課文中重要字詞的字音、字形,文學常識。再次是基本閱讀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培養,如課文的行文線索是什么,主要寫了幾次觀星的經歷,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各次分別是怎樣描寫的?再有就是深度的探索,如“作者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為什么不同,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最后,一般還要設計一些拓展延伸的讀寫內容,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
三、初中語文導學案的有效運用
這眾多的設計都需要我們老師精挑細選、反復琢磨。而這樣的設計中的“選材”能力能體現教師的業余素養和能力。雖然我們很多學校都是采用集體備課形式來落實導學案,但是我們老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結合具體的學情有效處置也是必需的。
1.目標精準,自主學習有方向
我們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往往要從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養的熏陶兩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而學生研究學習目標就能了解一篇課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學案的目標是感知內容,了解其筆下多彩的童年生活與情感,提高感受生活、熱愛生活的意識;品味文中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學習把握文章敘事寫景井然有序的特點,豐富描寫事物的方法。一般來說,學生受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制約,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閱讀是沒有很強的目的意識的。就這樣的教學目標而言,學生就知道從“課文寫哪幾件事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去閱讀,從而在自主預習中就能對比地發現作者筆下的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與三味書屋求學階段的枯燥與樂趣;能關注其中精彩的景物描寫,在動詞的運用中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通過過渡句和作者一些情感表現的句子誦讀中獲得章法特色和情感。
2.自學有法,初步解決導學問題
我們的導學案重在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導學案問題的設計,通過查閱工具書對問題做深入探討和分析,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在不斷學習和訓練中學生就會獲得屬于自己的閱讀和學習方法。再以初中經典篇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識記字詞,準確讀寫,告訴學生閱讀要先過字詞關;他們就能意識到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解決生字詞,通過構詞法和上下文推斷詞義;而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文章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有著怎樣的寫作順序?學生就會在閱讀中注意留意分析題目,也能學會思考文章結構布局的安排。
3.問題探究,學會分析鑒賞
導學案的設計要有層次性,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對學生不能個體解決的問題要鼓勵他們經過自主探究來探討答案。如《我的叔叔于勒》,圍繞小說的三要素的分析是學習重點,就其中的情節而言,這篇小說的情節是起伏曲折的,我們在情節的探討中,可以讓學生探討這篇小說的中心人物是誰?是用什么視角進行寫作的?又是要表現什么主題的?在學生探討之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從邏輯的角度分析情節:于勒揮霍家產,本地無法生存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卻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還可以從心理角度分析,得知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充滿希望,親眼見到變成窮光蛋的于勒,希望破滅了,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這樣,學生從看似曲折的情節中認識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對主題有準確的認識。
四、運行導學案模式要注意的問題
要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預習效果。如果學習態度不積極,課前預習不深入,那么,我們的導學案就無法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對導學案的檢查要落到實處。其次,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學習情境的創設,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讓他們深入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才能取得導學模式的高效。再有就是小組合作探討的問題,我們要合理組織、分配好小組,確保討論的實效性。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底本,如果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過多,就變成了習題課,我們一定要注意留給學生學習和發現的空間,讓學生在閱讀體驗和反思中獲得積累、感受、領悟和運用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導學案教學模式是讓學生會學能學的一種好的教學手段,但是教無定法,我們不能一味地依賴導學案;應該讓導學案成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生成課堂互動和問題探討的抓手。那么,運用導學案教學一定能讓學生輕松愉悅而有效地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武永梅.關于如何設置語文導學案的幾點建議[J].新課程:中,2014(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