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男 向兆禮 鄭普 黃寧 陸金海 曹莉 唐璇
摘要:中職與高職的銜接,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做好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來看,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之間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管理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針對目前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終身學習;對策建議
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有效地銜接起來,對促進人才的培養和終身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與職業教育層次的不斷豐富,學校招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用人單位對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改變了過去的用人觀念,高技能型的學生將會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2016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復雜,任務艱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萬人,而且中職畢業生和初高中畢業以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這個數量。青年的就業群體加在一起大約有1500萬左右,這個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中高職銜接,同時起到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作用。中高職銜接,有助于學生自身發展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務。
一、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的重要性
(一)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現代化建設,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改變,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正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中職畢業生到高職院校繼續學習深造也正是順應了社會發展對人才層次的需求,中職與高職的銜接非常重要。
(二)構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
逐步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中共中央早在1985年就曾頒布過《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明確提出: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職與高職的銜接,是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中高職銜接培養的現狀
中高職教育銜接培育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各地的差異較大。目前主要形成了五年一貫制學制和對口升學原則的3+2或3+3分段式的銜接模式。即高職院校通過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考核方式,對達到考核錄取成績的初中畢業生,將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五年,而對口升學原則的3+2或3+3分段式銜接模式采取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第一、二年按中職學校的相關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開設一些基礎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對已經開設的課程只要考試或考核合格,就可以繼續三年高職的學習。目前中高職銜接培養局限于學制和學歷上的銜接,還存在培養目標的定位模糊,銜接渠道不暢,又因招生制度不完善,造成中職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相當少等現狀。
三、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制度不健全,缺少頂層整體規劃
中高職銜接制度不健全,運行機制不完善,保障機制未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中高職銜接缺少整體規劃。政府、企業和院校在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的職責不明,管理體制、機制落后。“2+1”或“2.5+0.5”的中高職分段獨立培養,導致中高職分段頂崗實習無法有效對接。中職和高職教育層次不同,從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都沒有真正做到規范和暢通。由于缺乏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兼顧,中等職業教育與高職教育之間缺乏必要的協作與交流,中高職學校也缺乏必要的溝通,從而導致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重復或脫節現象,嚴重影響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和暢通培養。
(二)思路不開闊,渠道不暢
1.招生計劃方面
中職學生畢業后主要可以選擇就業或者繼續到高職學習,能直接到本科院校就讀的學生很少,就算是高職畢業學生升本的也不多。由于高職院校對文化基礎課要求較高,特別是涉及到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課程,中職學生往往由于文化基礎課薄弱受到很大的限制,進而失去升學的機會。有的高職學校的專業在招生資源豐富的情況下,對招生中職學生根本不感興趣。中高職學生繼續升學通道窄,渠道不暢,這樣中職學生也只有少部分繼續進入高校就讀,高職也很少有學生進入本科學校,可以說高職也就成了大多數人的終點
2.人才培養方案方面
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缺乏一體化。目前五年制、“3+3”分段獨立學制,相同專業不同院校教學標準不統一,才培養質量得不到保障。現行的中職升學班的教學,前兩年基本上是以普通文化課學習為主,一般到第三年才開始相關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這樣不利于中高職教育的有機銜接。另外,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有重復現象。部分高職學校往往只招生高中畢業生,由于中職學生總量的限制,學校在編教學班時一般不單獨成立,往往將中職學生與錄取的高中畢業生編在一起,就造成中職學生已經學習過的一些專業課、技能操作課與高職有重復現象。有的教師可能有時會受到這部分中職學生的影響,在講授專業課和技能操作課時會誤認為這些高中升學學生也能輕松的掌握了,這樣不但影響學生學習熱情,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發展。
3.專業名稱方面
中高職相關專業的有效銜接很大程度上受專業的名稱與分類不對應的影響到,許多中職學生因在高職專業中找不到相對應的專業而不能繼續升學。
(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中等職業教育一般培養為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應用型人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越來越需要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正是為了培養各類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使培養目標得到很好的銜接,高等職業學校就應該在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培養出更高的技能型專門人才。但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目前高等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定位十分模糊,基本上沒有具體的銜接可言。
(四)教學內容存在重復現象
中職與高職學校之間因缺乏一定的溝通,導致中高職學校課程自成體系,課程教學內容方面各自為政,結合點非常少,導致較多課程內容重復,特別在專業知識的培養、在實習實訓、專業操作技能培養方面存在重復的現象。同時,由于中職教育存在不夠重視基礎課程和理論知識,而往往只重視專業課程、實踐課程和技能操作。當中職學生進入高職就讀后,對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壓力較大,一般難已適應較深的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的理論學習,一般很難實現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目標。
四、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的措施
(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大力支持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
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的實現,離不開政府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統籌管理。各級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應從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的實施,不斷放開中高職一體化職業教育的權限。第一方面、政府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從政策上大力支持,統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必須從經費、招生就業指導、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使用等方面進行多方面支持;第二方面、政府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必須統籌管理,合理配置資源,從招生就業資源、教育教學資源、專業教師資源、實訓基地建設資源等進行統籌安排與管理,形成中、高職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的機制,解決中高職教育工作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使其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得以順利實現。
(二)做好教學過程的銜接
1.人才培養方案銜接。從人才培養計劃、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有效銜接,系統設計專業定位、教學過程、考核評價和教學管理制度,開發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既要系統完整,又要分工明確。
2.人才培養模式銜接。在人才培養目標、辦學體制、專業設置模式、課程開發模式、教學模式多方面做好中高有效銜接。根據專業特點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探索“3+2”、“2+3”、“3+3”等多樣化的分段培養方式。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積極探索中高職聯合培養和校企合作培養。在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要十分注重中高職聯動,注重共同篩選合作企業,注重教學組織方式系統設計。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采取項目教學、現場演示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要不斷探索中高職聯合“訂單培養”和“現代學徒制”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3.頂崗實習銜接。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學校必須安排中高職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中高職學校可以在頂崗實習與社會實踐方案上共同設計,從實習崗位、實踐項目、教育教學計劃、具體頂崗實習與社會實踐時間都必須明確。同時為了切實加強頂崗實習的教學指導和管理,建立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在學生到實習單位頂崗實習前,學校、實習單位、學生應簽訂三方頂崗實習協議,明確各自責任、權利和義務,杜絕安全責任事故,
4.質量評價銜接。根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要求和培養目標,中高職聯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質量評價標準。積極探索質量評價改革,逐步建立以能力為核心、以作品為載體、有明確的梯度和層次要求的質量評價方式。探索建立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多方參與的質量評價制度。積極探索建立第三方質量評價制度。由高職學院牽頭,聯合中職學校,按照既要確保轉段學習學生質量,又要確保有一定比例的學生進入高職階段學習的要求,共同制定學生轉段學習評價標準。
5.教學管理銜接。由高職學院牽頭,建立健全日常教學、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學籍管理等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學校教學管理溝通銜接機制,明確各自的分工,強化教學管理職責,使中高職教學銜接暢通。
(三)資源共建共享
1.專業共建。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密切跟蹤區域產業升級、職業崗位和技術變化,明確相關專業的服務面向和不同層次的崗位指向,科學確定專業定位。形成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中職專業為基礎,依次遞進、中高職銜接的專業發展體系。通過中高職專業共建,使專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調整,形成中高職專業銜接互補。通過中、高職院校聯合形成專業建設共同體,有效加強專業建設,不斷實現中高職專業整體優化升級。
2.共建共享師資資源。根據中高職學校的具體情況,建立中高職共同培訓教師和兼職教師資源共享制度,學院可以安排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到中職學校進行專業指導,甚至承擔專業教學;中職學校也應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高職學校培訓學習。強化專業教師大團隊建設,推選高職學校經驗豐富的教師為專業帶頭人、從而帶動中高職學校專業教師整體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艷.中高職教育銜接視角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和實施[J].商業會計,2014(12).
[2]喬慶敏.中、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3(14).
[3]崔敏靜.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J].時代教育,2013(23).
[4]《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2/0712/15/9525502 _223785938.shtml)》,推進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5.
[5]《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 wenku.baidu.com/view/508151ee19e8b8f67 c1cb908.html)》.實施中高職銜接,促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百度文庫,2014.
[6]權潔,李森.中高職計算機專業一體化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
[7]王文華.關于中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管理體系銜接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4.
[8]龍洋.“3+2”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計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5):67-70.
[9]張平.中高職一體化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云南電大學報,2012,(9).
[10]劉紅偉.中高職銜接問題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
[11]胡艷,方潤奎.淺析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性研究——以適應延邊經濟發展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4.
[12]張曉宇.對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幾點思考[J].山海經,2016.
[13]梁國浚.中高職一體化專業及課程銜接的思考[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12.
[14]原路彤,姚宏.護理專業“3+2”中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有效銜接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
[15]王春春.淺談園林技術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特色與優勢[J].理論學刊,2012.
[16]雷建龍,黃邦彥.構建中高職銜接的專業教學標準,引導職業教育健康發展[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17]張彬.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4.
[18]郭福娜,李慶蘇.中高職銜接問題初探[J].北方經貿,2013.
[19]趙遷遠,田旺軍.中高職人才培養工作有機銜接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2.
[20]尹存濤,羅忠誠,程遠東.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內容分析與路徑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
[21]徐冬冬.推進中高職有效銜接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5(8).
[22]王正才,盧建飛,胡峰.縣校合作共建高職特色學院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
[23]推進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www.360 doc.com/content/12/0712/15/9525502 _223785938.shtml)》,2015.
[24]金盛(導師:朱德全).漲落中的協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博士論文,2013.
(作者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