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于藍
摘 要 闡述了有聲語言的概念,結合有聲語言的三個層次,提出了要加強播音主持文學藝術修養,注意內容的準確性,要有標準適宜的口語等播音主持有聲語言形象藝術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 播音主持;有聲語言;形象藝術;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6-0101-01
播音人才培養需要具備必要的素質能力條件。從播音主持這一職業特點考究,女性擔任播音主持職業的傾向性比較大,同時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備人才方面的發展條件和相貌方面的發展條件,另外還要求口才不錯,口齒伶俐,能夠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等。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知識經濟發展到更高的層面上來。由此,播音主持人在才藝方面的能力要求將會面臨更高的發展與考驗。播音人才高能素質的培養需要進一步探究其人才發展的歷程和內在驅動因素。
1 有聲語言的概念
人類的自然語言都是利用發聲器官(肺、氣管、喉腔包括聲帶、咽腔、口腔、鼻腔)發出聲音,我們用這些不同的聲音來表達意義。有人說,凡是人能想到的,都能用語言來表達。俗話說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實際上是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而不是語言本身的不能言傳,但并不一定所有人都不能言傳。
所以,語言內容通過語音形式來進行表現,以此來讓有聲語言可以滿足人的感知能力。
2 有聲語言的三個層次
2.1 準確的層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章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語文教師、播音員等職業都有推廣普通話的義務。可以教一些語音不是很好的人如何說準普通話。說標準的普通話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2 交流的層次
這是有聲語言最基本的階段。有的人的漢語水平好一些,有的人水平差一些,可能會有方言的成分,一般來說不同漢語水平的人在進行語言的交流時,不會產生太多的疑義,能夠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思。
2.3 藝術的層次
藝術的層次是指播音、主持、朗誦、演講等有聲語言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這個層次里不僅僅要求準確,還要求要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品所描繪的景物、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內心活動等等。
3 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形象提升
3.1 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聯系
主持人的工作內容是為了幫助主持活動可以為觀眾亦或者聽眾帶來感官享受。而有的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其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話筒上。使得主持人的潛意識里,將話筒當作了交流對象,也就無法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聯系,交流活動的開展價值也就無從談起。同時,本想借助于這樣的交流形式所能得到的感情共鳴因缺乏交流基礎,喪失了其應當具備的影響力。
3.2 注意內容的準確性
2012年2月,中央電視臺連續5天播出了《走基層》報道《招工局長陳家順》。真實準確的報道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和同行們的贊譽。德國一家電視臺負責人在評價央視《走基層》報道時說,它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節目的真實,真實的素材中流露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尊重”。這種追求真實的態度和努力啟示我們,播報語言更要力求準確表達稿件內容。如,有一條新聞說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范賀新萍的事跡,開頭有這樣一段內容: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賀新萍和丈夫雙雙下崗,在經歷了做小生意、跑中巴車、打零工后,兩人選擇了新疆人看不起的修腳行業,在別人的白眼中開始了奮斗……原稿中說:“兩人選擇了新疆人看不起的修腳行業”,似乎讓人覺得新疆人有職業歧視。為此播音員做了這樣的修改:“……兩人選擇了許多人瞧不上眼的修腳行業,在別人的白眼中開始了奮斗……”這樣一來就更加準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播音員表達的準確性不僅指用氣發聲、吐字歸音等播音基本功的扎實,更在于播音員對新聞內容本身的理解和把握,它也成為我們傳播行為是否有效的一個考量,這更是回歸新聞真實的要求。
3.3 要有標準的口語表達能力
因為社會大眾興趣愛好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個體差異性的存在,導致電視節目內容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這就要求了播音者需要根據語言形式來完成轉播。根據電視節目類型的差異要求播音主持所采用的風格也要有差異,同時還要有不同的特色,要求不同的表達形式。播音主持的口語表達是否標準,將會直接影響到其主持活動的豐富性與色彩性。同時,節目類型的不同,使得語言特色可以在節目整體性中增強趣味,根據播音主持的大眾的喜好和意愿,運用各種不同的語言特色來包裝自己,得到大眾的認可,從而提高電視節目的收
視率。
4 結束語
隨著時代變化和經濟文化發展,對廣播電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就應該個性鮮明,才情張揚,以其較高的綜合素質,去傳播先進文化,體現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宋存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淺談播音創作中情感的表達技巧[J].科學中國人,2015(3):30.
[2]應躍英.簡論廣播電視節目有聲語言的藝術魅力[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7):122-125.
[3]李艷菊.播音主持的即興口語表達[J].新聞前哨,201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