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
摘 要:所謂的探究式教學,是將探究數學問題作為主要的教學體制,是一種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進行互動探究中體驗和了解知識,并且可以做到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是一種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先進教學方法。從新課改的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目標體系入手,對探究式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剖析,使學生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探究式教學;自主學習
進入21世紀,時代的變化沖擊著我國的教育領域,我國的教學體制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同樣也具備極大的風險和挑戰。傳統教學方法過于死板,填鴨式教學,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教師不能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給予指導。而初中數學又是一門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給大多數學生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而探究式教學的出現,可以改善這一現狀,這就需要學生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習方式,從死記硬背改為理解接受,學會把握問題、分析問題并且嘗試解決問題,達到鍛煉自身思維的目的。
一、探究式教學
1.探究式教學的方法
探究式教學和傳統教學方法可以說有天壤之別,探究式教學是在老師給學生一些指示和引導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來理解學習,和老師一起達成教學的目標。在課堂上,需要任課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教學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地進行探究理解,并在必要的時候進行相應的指導。這對老師的要求更高,教師準備的問題應當符合學生水平,不宜太難或太簡單,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度,這樣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學的作用
探究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意義是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意識、精神,為日后培養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3.探究式教學的原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隱性的東西轉化為直觀的東西,比如一些抽象概念,學生即便通過探究學習也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一些數學概念直觀呈現出來,讓學生易于接受理解,進一步實現在知識的教授過程中培養邏輯思維的目的。
二、探究式教學方法
1.轉換觀念,勇于嘗試
更新教學觀念是探究式學習的必要條件,所以老師需要認識到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更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好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教學的總體質量,所以教師不應該抵觸創新,而應該大膽地進行嘗試,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使自身的教學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2.取材于生活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需要將數學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相應的探索欲望。初中數學教學中,幾何問題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難的部分,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實物來和學生進行相應的交流,比如用屋頂或黑板來演示平行線、平行面永不相交的原理,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其定義,記憶更加深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目的。
3.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一觀點無可非議,學生是否能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做到學以致用,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標準,而自主探究的過程就是學生體驗知識的過程。任課老師在課上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充分體驗,但是由于數學知識邏輯性強,學生理解時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師生之間交流學習,營造一個氣氛活躍的課堂。在落實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努力改變自己的角色。老師不僅是師者,更是學生的益友,老師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就需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科學地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探索和實踐。
4.深化學生的認知
新課標教學理念強調課堂教學應擴展到課堂外,而初中數學這門科目應該合理地將學校和社會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好,開展相應的拓展性活動,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去自主創新,發掘自身的潛能,讓學生認清自己、總結自己、評價自己,使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拓展,并且逐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在初中教學教學中開展相應的探究類活動,是探究式教學的指導思想,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相同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對任課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挑戰。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不易理解,而探究式教學方法打破了人們的傳統觀念,為中國教學體制帶來希望。
參考文獻:
盧婭.新課程理念下實施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幾點嘗試[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7):2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