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升麗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要求對初中地理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調整,開展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立足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自主探究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期通過努力,找到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自主探究教學法;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很多學校認為初中地理不是主要科目,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和教學成績,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中考課程的學習上,導致初中地理教學時間大大壓縮,甚至還被中考科目所占用,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為了有效改善這種狀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相關教育者就必須給予初中地理高度的重視,同時采取措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文章針對“自主探究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這一問題展開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自主探究教學
初中地理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很多經典的教學案例來源于生活,而且從生活中選擇教學材料,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使學生對知識不再感到陌生,獲得更為直接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例如,在講解“我國水資源情況”這一節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以家鄉水資源為對象進行調查和自主探究,實地調查和記錄當地水資源的整體使用情況。同時,由組長自行向組員分配調查任務,對水資源類型、補給、灌溉形式進行考察,研究農作物與水資源之間的關系。在小組成員的不斷努力調查和研究下,學生對當地水資源的整體情況有了深入了解,并根據調查數據制作出本小組的調查報告。然后在課堂上小組之間互相進行交流和溝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調研成果,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通過以點帶面對我國水資源的整體分布情況和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充分學習,使學生意識到水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應樹立節水意識,從自我做起,不再浪費水資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增強,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開發學生探究潛能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果一味地采取強硬措施強制學生進行學習,不僅不會取得預期效果,還會使學生產生更為強烈的反抗心理,從心理上和行為上抵制地理教學課程。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喜好合理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向學生提問具有開放性和趣味性的問題,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在學生產生強烈探究欲望的時候,教師適時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和表達的機會,學生便會積極地投身其中。例如,在學習“西部荒漠化”這一地理知識時,由于很多學生并沒有去過西部,對于西部的整體自然環境缺乏印象和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詳細而直觀地呈現西部的整體生態面貌,對于西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現象進行重點講解。學生通過課本所了解的西部世界是一條充滿商業機會的絲綢之路,擁有廣闊的草原,牛羊成群,為什么會出現荒漠化現象?強烈的對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通過互聯網等平臺大量收集和整理與西部環境有關的資料,使學生對西部環境大變遷有了深刻的印象和認識,并積極與教師互動,與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對西部荒漠化產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從多個角度、不同層面全方位回答問題,甚至超出了教師的想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自主探究學習除了要求學生進行正向思維之外,還要求其根據實際問題進行逆向思維。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生怕學生不理解所學知識,通常將知識進行細化和全面整理,然后一股腦地全部灌輸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不斷記憶和鞏固,極大地挫傷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擺脫常規教學模式的束縛,巧妙設置問題,鼓勵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例如,以“地球自轉”為例,學生都知道地球自西向東進行自轉,但是反過來向學生提問,如果地球按照自東向西進行自轉的話,將會產生哪些后果?這個問題便是逆向問題,學生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反向思考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帶來的好處,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忽視了地理教學的重要性,使得地理教學逐漸流于形式,產生了很多消極影響。所以,為了有效解決此類狀況,初中地理教師及其他教育者要加強對地理課程的重視,同時需要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呂明.談自主探究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張園園.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2(3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