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中華
摘 要:新課標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初中化學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引導學生了解基礎的化學知識與理論,使學生掌握化學實驗并能夠科學解釋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結合初中化學課堂問題設置,探討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問題巧設;高效課堂;學習效率
近幾年,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對傳統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在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是一些基本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阻礙了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建設腳步。為了全面提升學生化學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巧設化學問題情境,能夠實現化學課堂高效教學的目的。
一、在新授課教學中巧設問題情境
初中化學知識學習的最原始階段是新知識的講解,也是知識吸收的重要一環,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直接決定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因此,進行高效的知識講解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中,要提高新授課的教學效率,以活躍課堂氣氛與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基礎,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比如,新授課講解“溶液的形成”時,設置問題情境:洗衣店的工作人員小黃要洗一批沾有氯化鈉、硫酸銅、硝酸銨、植物油、碘等污漬的某化工廠的工作服。
問題設置一:如果你是小黃,你打算用何種方法清洗這些衣服?
問題設置二:對于不能溶解的植物油與碘,能否找到去除的方法?利用實驗進行探究。
問題設置三:通常生活中只有汽油能去除油漬嗎?洗潔精去油污與汽油去油污有什么區別?
問題設置四:根據以上分析,總結一下清洗這些衣服的方法。
通過四個生活場景問題的設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同時把溶液概念的形成建立、概念的理解、概念的深度發展和應用圍繞問題線索一一展開,讓學生感悟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二、化學復習課中巧設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復習是對新知識的鞏固與拓展的重要方法,在初中化學復習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新授課知識理解能力為目標來設計課堂教學。復習課作為初中化學知識吸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整個化學知識進行整合與銜接的過程,為學生理清化學關系提供幫助。復習課每節課堂知識量比平常新授課的內容要大,涉及的范圍也較廣,通常是教師針對某一大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與拓展的行為,因此學生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為了保證學生在復習課中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要以問題引導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針對復習課信息涵蓋量大且廣的特點,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拓展,確保問題設計在學生能力理解范圍內。如“酸和堿”的復習課設計:問題設置一:小明在進行化學實驗“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時,忘記添加指示劑,導致實驗中無法判斷反應的程度,請你幫助他對實驗的酸堿性進行探究;問題設置二:小明同學要把實驗完成后的廢液處理后再倒入下水道,請你根據成分與他一起完成。酸堿的知識設計成了貫穿整個課堂的情景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一形成了酸和堿的知識網絡,而且又在此基礎上通過問題二得到了能力提升,對學生知識鞏固有重要意義。
三、在知識講評課中創設問題情境
講評課主要是對學生的練習或者測試情況進行講解或者評論,并且幫助學生改進自身的知識理念。在初中教學中,為了檢驗學生對某一階段知識點的吸收能力,教師經常會以試卷考核的方式進行,通過具體的測試,學生通常會明白自身理解吸收的缺陷。比如,學生在新授課與復習課中,對某一知識點能夠理解,但是在測試中卻往往發生錯誤,這種情況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學生在平常學習中理解知識不充分的緣故,對容易混淆的概念不能得出清晰的判斷,導致測試中一旦出現這類問題就根據主觀想象進行判斷,往往帶來錯誤的理解。因此,在試卷講評課程中,要重點針對學生易錯或者容易混淆的問題進行詳細解讀,利用問題設置的方法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消化、思考、改進。比如,檢驗某裝置的氣密性問題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在檢驗裝置氣密性中,如果向內吹氣會是怎樣的結果,向外吸氣又是什么樣子?”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與具體實踐分析,得出結果,充分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與探究意識,這對構建高效課堂有重要幫助。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育必須立足現有的素質化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培養學習興趣為目的,不斷強化現有的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巧設問題情境,構建化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任麗麗.巧設問題情境創建高效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5).
[2]高國花.巧設問題情境創建高效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0(5).
[3]田茂盛.初三化學教學問題及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赤子:中旬,2013(10).
[4]張鐘.準確定位課堂目標巧設問題驅動高效課堂[J].現代教育科學,2012(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