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紅
摘 要:有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zhì)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對“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進行了反思,并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效課堂;有效教學;反思;對策
近年來,我校將“開展有效教學,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作為課題成員,我也采取了一些手段和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和實踐。但一學期下來,很多看似很好的方法由于各種原因最后都中途“夭折”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仍然缺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必要的學習能力,影響著今后的物理學習。現(xiàn)將我在教學中采取的一些辦法,遇到的困惑進行總結(jié),并對今后的教學提出一些策略,供老師們交流探討。
一、教學研究中的困惑
1.引導學生課前讀書預習,動手小實驗
為了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重點更突出,我依據(jù)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本的特點進行閱讀和實驗操作,使每個學生在預習中既能有的放矢,又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通過新舊思維的相互碰撞,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他們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再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和指導,理解重點,突破難點。
但實際上學生每天自主學習的時間很少,而且相當一部分同學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不能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實驗和思考。預習作業(yè)完成的很差,每個班只有十幾個人能基本完成。
2.小組互助,以好帶差
在班級中有一半的學生,由于基礎差,上課對于他來講就是受罪,不管老師怎么講,他都不感興趣,而改成同學指導、交流討論,學習效果可能比老師講的效果好。所以我開學初也建立了學習小組,每組有一個基礎好的同學負責督促,幫助本組較弱的同學學習。
但實施幾天后發(fā)現(xiàn),小組沒有時間開展學習活動,八個學科的學習、輔導、考試,以及體育鍛煉等活動已經(jīng)把學生的時間擠得滿滿的,只能靠課堂教學時間來進行,但課堂教學時間也很緊,小組輔導很費時,而且那些學困生只是被動地聽講解、記答案,思維沒有真正得到訓練。最后也沒有堅持下來。
3.重點習題強化訓練,及時考核與反饋
為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理解和應用,我認真鉆研新課標和各年的中考試題,對教學知識點進行了分類,并設計了相應的變式習題,比如,采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加深對所學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逐步領會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在教學中,我通過作業(yè)、單元測試等方式來進行教學訓練和反饋,但我發(fā)現(xiàn)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認真做作業(yè)的習慣,需要思考的題目不做,基本題亂做;作業(yè)上的錯題從來不改;從不問老師問題……由于學困生較多,進行個別教育輔導的時間抽不出來,每節(jié)課明知有一些同學不過關,但不得不繼續(xù)往下講,因為畢竟還有一部分同學早就會了。
二、反思中尋找對策
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習慣不容易改變,再埋怨也沒有用,要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只能是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這一學期的教學過程,我感到我雖然采取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但缺少細節(jié)的研究,知識點的實施步驟、訓練方法都沒有研究到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缺少清楚的認識,自認為備的很好的一節(jié)課,不一定適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沒有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下一階段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實踐,希望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通過一圖多問、變式訓練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學會思考和分析
物理課本是學生最基本的閱讀素材,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從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做起,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并設法解決問題。物理插圖是生活情景、物理模型的高度概括,通過有層次的問題設計,使學生學會深入地思考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對書上的例題,學生往往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便會錯。因此要將例題進行多角度改造,讓學生通過幾次的變式訓練,真正理解習題的編寫意圖,加深對基本知識和規(guī)律的理解。
2.加強教學基本功,給學生更好的示范與引導
在考試中,很多學生的作圖、計算的過程不規(guī)范,書寫不工整、丟三落四,對此我們的反應往往是“學生怎么這么笨,學生太不聽話了”。但細想想,我們的板書、板圖是否整齊、規(guī)范、一絲不茍,是否對學生解題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是否給學生帶來了不良影響?
今后,我將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更加規(guī)范、有效,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教師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3.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基本知識、規(guī)律、方法的教學程序
在和學困生溝通時,學困生常說:你雖然講了幾遍,我就是聽不懂。我想我對他們到底在哪些知識上存在不足,還不了解,舊知識和新知識的銜接過渡上,設計得不到位。
今后,我在課堂訓練時,要和學生充分溝通交流,精心設計基本知識、規(guī)律、方法的教學程序,絕不能因為趕進度,而讓學生吃夾生飯。課堂中要盡量減少“一言堂”現(xiàn)象,讓學生多說、多做、多反饋。對基本題型一定讓絕大多數(shù)同學過關。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通過個別輔導、分層作業(yè)及時解決。
雖然本學期我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惑,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把教課當成一番事業(yè)來干。就一定能找到一套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自覺、有序、高效。同時,學校和教師也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使我們的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段麗英.甚于課堂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