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高雅靜
【摘要】國家城市發展戰略和十三五規劃的頒布實施,為城市高職院校教育的協同發展提出了時代要求,同時也為城市高職院校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加快城市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一方面是國家實現城市協同發展戰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同時也是長春地區高校實現優勢互補,提高自身實力和影響力的需要。要更好地實現長春地區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就要充分發揮長春地區各級黨委領導核心作用、政府協調功能、市場主體作用以及高校的自身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城市;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
國家城市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十三五規劃的頒布實施,為城市高職院校教育的協同發展提出了時代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加快城市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長春地區高職院校教育的作用,從而使其為國家實現城市協同發展戰略以及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做出應有貢獻,就成為一個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城市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理念的提出
所謂協同發展,就是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相互協作完成某一目標,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互惠雙贏效果。事實已經證明,協同發展理念已成為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城市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理念源自于城市協同發展理念的提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城市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從而使推動城市協同發展正式成為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就是以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城市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城市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長春地區高校有的已經開始嘗試在學科建設、制度建設、社會服務于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有的還成立了“協同創新聯盟”。相信隨著長春地區協同發展戰略的全方位實施,城市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寬廣,步伐也一定會加快。
二、關于長春地區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要堅持創新驅動原則,做到科學有序發展
長春地區高職院校教育的協同發展,做到健康有序、科學發展,要堅持創新驅動的原則。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十三五規劃也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因此,長春地區高校一定要大力推進創新機制建設。通過促進產學研各方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需求,整合創新資源,聯合開展攻關等,實現創新要素與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引領作用。
(二)充分發揮長春地區協調多樣作用
1、充分發揮長春地區政府協調功能
為促進城市高職院校教育協同發展,長春地區政府應該加強合作,應該在長春地區建立專門的協調機構。由協調機構承擔起協調、規劃、管理等職能。協調機構內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立不同的協調小組,積極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從競爭到合作,切實地深入溝通、協調,共同打造區域合作共同體的規劃。特別是在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方面。
2、高等助學教育方式
高等教學自學考試,舉辦國家高職院校教育自學考試助考的大學本科與專科教育,由學校自主招生,實行寬進嚴出,教考分離,學生通過所有課程的考試后由國家考試機構聯合某些公立主考院校頒發文憑。
3、成人高考教育方式
通過成人高考本、專科教育形式,開拓生源門路,學校獨立組織教學,獨立頒發學校文憑、目前長春已有多所本科學院有成人教育方式并招生教學。
4、“訂單教育”方式
“訂單教育”是指學校根據與用人單位的協議,在規定的時間里培養一定數量符合“訂單協議”要求的學生提供給用人單位。這種形式讓教育和就業得到很好的銜接,教育內容針對性強,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開展。一些學院開展的某某班都是這一類的教育。
5、與其他教育組織機構合作培養方式
最常見的是與公辦院校合作開展本、專科網絡教育、中外合作教育項目、職業資格技能培訓等。
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各高校多是這幾種教育方式的混合教育。高校在規模小的時候,往往采取自考助學教育或職業資格培訓方式,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和社會聲譽提高,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逐步成為普通高等學歷教育學校。
長春市高職院校教育歷經三十年的發展,已逐漸成為長春市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深化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發展,培養人才,促進長春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代化建設的多樣化需求與現有高職院校教育規模有限的矛盾,對保證社會穩定,減輕就業壓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了接受教育、選擇學校、師資和學習內容的機會。進一步挖掘了社會資源的潛力,有效的增加了社會投入,補充了財政不足,吸納社會資金,促進資源共享,對優化資源配置起到了一定的調節作用。
參考文獻:
[1]于曉彤.“淺析長春市民辦高校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對策”,《現代企業教育》2011年第7期。
[2]劉林麗、劉桂炎.“長春市民辦高校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第1期。
[3]王炳熙.中國私學·私立學校·民辦教育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95頁。
[4]孟慶旭主編.山東教育改革發展三十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293頁。
[5]孟慶旭主編.《山東教育改革發展三十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2:257.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