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仁娟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課堂的主體逐漸由教師轉變為學生,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起到引導,啟發作用。因此,教師的教學要具有科學性、啟發性、創新性,教學還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關鍵詞】教學質量 減負提質 初中數學
近幾年,我國的教育已經全面推行了素質教育,學校在安排課程表和時間表時,一節課的時間縮短到了四十分鐘,教師上課的時間縮短了,但我們依然要完成相同教學任務。所以我們教師就必須通過提高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質量來減輕學生的“負擔”,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下面就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談幾點淺薄的看法:
一、增加數學活潑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的定理是嚴謹的,數學的邏輯是嚴密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課是最枯燥的課,如果數學老師不講究數學課活潑性,課堂氣氛會顯得沉悶,如果遇到很抽象的知識教師還是滔滔不絕地講,會給學生的理解造成極大的困難,從而產生心理負擔,對學習會感到厭倦,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所以說一堂生動活潑的課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愉快的享受,一堂呆板枯燥的課對學生而言則是一種痛苦的精神折磨,學生心里只有默默的祈禱下課,即使老師布置的作業再少,“負”也未必能減下來。所以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要讓堂課充滿活潑性,減輕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心理,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二、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它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合適的教學目標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和優化。在數學教學中,每一課時教學內容都有一個教學重點需要學生掌握,要讓學生把握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必須突出重點,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同樣每節課一般來說也有一個難點,解決難點方法分解難點,難點分解法是將一個難點經過巧妙地設計分解為多個小問題,逐一解決各個小問題,各個擊破,再聯系相關知識來解決總的難點,如在復習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時,我設計了如下例題:
例題:已知二次函數 的圖象與坐標軸交于點A(-1,0)和點C(0,-5).
(1)求該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2)求拋物線的對稱軸和點B的坐標;
(3)x為何值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x為何值時,y有最大(小)值,這個最大(小)值是多少?
(4)x為何值時,y<0?x為何值時,y>0?
(5)已知該函數圖象的對稱軸上存在一點P,使得△ACP的周長最小.請求出點P的坐標.
這道例題前4步屬于基礎知識的回顧,為第5步難點作鋪墊。學生比較順利地做完前4步,經過適當提示不知不覺將難點給解決了。
三、巧用多媒體教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所以學習數學知識很多都能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數學課上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生活中的例子通過多媒體等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數學知識。傳統的教學手段多以黑板為載體,結合具體的實物為依托,配合教師的教學來實現的。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好處: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引導學生探究重點、難點問題上;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了化難為易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在上黃金分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了許多美麗的黃金分割圖形的照片。讓學生對黃金分割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講完黃金分割定義之后,又利用動畫展示線段的黃金分割點的畫法;又如在上二次函數圖像平移課時,因為二次函數的圖像平移規律分為上下和左右平移,而又要考慮三種二次函數的平移。若教學目標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實現則多媒體教學應該最佳手段,通過多媒體,學生基本上能當堂掌握、各種平移的規律,這種效果是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
四、教學方法要靈活
“教無定法,貴要得法”。教是為了學,如果教學方法不夠恰當,就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更談不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我們要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每一堂課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不同以及教學設備的改變,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有時一堂課上必要時也可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比如我在新授課可能性的大小時,引出新知的方法為:
教師:同學們,本周末電影院上映大片,我手上有一張電影票,我很為難,真不知該把電影票給你們當中的誰.請大家幫我想個辦法來決定把票給誰.
學生:抓鬮、抽簽、投硬幣……
教師對在眾多方法中推舉出大家較認可的方法.如抓鬮、投硬幣
再問:為什么要用抓鬮、投硬幣的方法呢?
學生:這樣做公平.能保證小強與小明得到電影票的可能性一樣大
用拋擲硬幣的方法分配票是個隨機事件,盡管事先不能確定“正面朝上”還上“反面朝上”,但同學們很容易感覺到或猜到這兩個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強、小明得到票的可能性一樣大.
質疑:這種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中就能找到答案
教師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
實踐證明如果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易于接受,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應積極思考教學,調整教學方法,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通過精心設計提問或討論等,使教學方法,教學重點和難點能被學生容易接受,也樂于接受。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產生巨大動力,這樣在課堂中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很好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負擔。
【參考文獻】:
[1]林康寧.中學數學課“減負增效”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