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要】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幫助中學生做好應對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的準備。傳統教學方式將學生拘泥于課堂和教材,并不適合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將慕課理念融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質的飛躍。
【關鍵詞】慕課 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
1.慕課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與“慕課”相對應的教學模式是“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
1.1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信息技術是一門比較前沿且實踐性強的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并不適宜,主要原因在于:(1)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明顯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的節奏,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一味地依附于教材,而應該實時更新。(2)傳統教學模式重在教師講學生聽,忽視學生的實踐環節。而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如文字處理、表格制作、圖形圖像處理及動畫制作等大量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實踐為主的。(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盡管教育部門將信息技術作為中學階段的必修課,但應試教育下高考的神圣化使得學生及家長將全部精力放在高考科目上,無暇顧及非高考科目的學習。這使得信息技術課程被邊緣化,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挑戰。
1.2慕課教學的優勢。面對慕課的潮流,國內教育專家將慕課引入基礎教育中。上海市教育學者倪閩景曾指出,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推廣需要以高中階段的學生為主要對象,畢竟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性和選擇能力,可見慕課的開放教學理念適用于高中生的認知階段。
1.3能照顧到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只能適應教師的進度。實際上,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來講,高中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個別學生已經較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操作系統及因特網應用等內容;有些學生能很好地操作文字處理和表格處理軟件;有些學生對圖像處理比較感興趣;有些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知之甚少等。在這種情況下,應用慕課教學能實現分層教學:教師課前做好微視頻和測試題,發布到慕課平臺,學生在上課前進行慕課學習,由于不受上課時間的限制,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視頻、多次實踐直至測試通過,基礎好的學生則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在微視頻上,可以學習慕課平臺上相關的課程資源,了解當前信息技術前沿知識,拓寬知識面。
1.4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實踐技能,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教材從撰寫到出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加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因此信息技術教材上的內容滯后??梢姳菊n程的教學目的不是教會學生現有的教材內容,而是讓他們掌握一種適合自身的自學方法,在將來進入大學、社會后獨立探索該領域的前沿知識打好基礎。慕課通過課前的微視頻教學,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學習方法?;谖⒁曨l與交互練習的知識圖譜式學習路徑,擺脫傳統教學“滿堂灌”的局限,課堂上以教師答疑解惑和學生討論為主,為課堂增添新的活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增多,滿足其個性化學習的需要。由此可見,慕課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
1.5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是敬畏。在慕課教學環境下,教師由主導變成協助,與學生共同探討重難點,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成了學生的大朋友,這種師生關系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6促進教育公平。在我國,省級示范高中、省級標準化高中、省級普通高中等評估將中學分為不同的層次,加之城鄉建設不平衡,偏遠地區的學生對信息技術接觸甚少,這就導致我國中學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中學生的受教育公平性得不到保證。慕課教學的出現,完全打破區域和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慕課平臺上聽名校名師的課,直接應用互聯網上大量的信息資源輔助學習,還可以遠離家教,使得教育公平得到體現。
1.7慕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盡管慕課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協助者,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視頻;解答學生提出的更多的疑難問題;利用互聯網涉獵更多的學科相關知識;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等。
2.分析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慕課思維的劣勢
2.1劣勢
慕課教學制約了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交流:運用慕課教學只能改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并不能完全取代校園教學。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較深的計算機知識,學生們都缺乏相對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指導,而運用慕課教學方式后,減少了學生和教師的見面機會,學生在遇到問題后,很難詳細的轉述給教師進行提問,所以導致教師不明白學生的提出的問題,也就沒有辦法做到準確回答。
2.2優勢
2.1.1課程內容: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保持同年級的授課進度相同,每個班級的學習進度幾乎一致,這就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產生了差距,學習水平高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簡單,而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認為跟不上教師授課進度。在慕課教學方式下,課程的內容隨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討論而不斷的產生新的內容,通過實現資源共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的學習問題和解答進行分享,這就使課程內容逐漸實現全面化、連續化。
2.2.2教學目標: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就是“滿堂灌”的形式,學生只能學到死板的理論內容,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收獲。而運用慕課教學方式后,教師受到開放式教育理念的啟發,積極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討論、分享,完全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參與到實際操作中,提高實踐能力。
3.總結
慕課作為大數據時代的必然產物,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帶來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但慕課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一些中學生自控能力較弱,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很容易利用網絡做與課程內容無關的事情。因此,只有將慕課和傳統教學合理融合,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