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華
【摘要】音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由音樂教學到音樂教育的轉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全面加強基本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通過音樂教學激發音樂學習興趣,培養良好音樂情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養成。教師還有通過有效的激勵評價,促進學生良好習慣和和諧個性的形成。
【關鍵詞】音樂教學 良好習慣 創新評價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的需要,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新課程理念強調,各科教育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各科教學的一個基本內容。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教育家洛克也曾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好習慣,則會讓人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一輩子。良好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形成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小學音樂教學是基礎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音樂教師要充分挖掘音樂教學中的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資源,把培養良好習慣和基本音樂知識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使其成為既有豐富的知識,更有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全面發展。
一、注重基本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為規范發展奠基
習慣是一種不會忘記的東西,是通過許多次的訓練習得的。關注平常,關注每一次,顯得特別的重要。首先,課前準備要做到整隊快、靜、齊。其次,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和提出問題。再次,要求學生保持良好的坐姿、發聲的姿勢、演唱歌曲的姿勢、欣賞歌曲的姿勢。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規范課堂紀律。每一次學生進教室之前,可以要求學生排好隊,比一比哪一隊排隊時最快、最靜、最齊,每一節課我都進行評比。學生得到表揚時心里有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成功的滿足。每次堅持這樣做,逐漸養成整隊快、靜、齊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沒有正確的坐姿、演出姿勢,對小學生來說,很難準確把握音準。
二、激發音樂學習興趣,培養音樂美好情感
音樂興趣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動力,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學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個學習階段,所以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比掌握學習內容更為重要。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學陶冶人的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和追求是我的追求。許多學校成立了音樂興趣小組,如二胡、口琴、小提琴等興趣小組,教師要在這些興趣小組中,發展學生的長處,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同時,在音樂課上,教師要關注學生對器樂的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努力讓每個學生學會簡單的基本演奏方法,鼓勵學生學習各種樂器演奏。如果能堅持長時間訓練,學生就會顯現出音樂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注重專一的良好學習習慣。有了興趣可以產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為審美,審美可以積淀情操,情操可以升華人格。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探究,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并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讓我們的學生發展得更好。
三、關注學生發展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教育家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在音樂教學中,許多音樂技法不是教師可以用語言直接能教會學生的,而是需要學生進行自我探究和揣摩,因此,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在唱歌教學中,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準確的發音、清晰的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學生做到自然音色圓潤,不斷提高唱歌的藝術技巧,在懂得音準的和節奏的基礎上提高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覺和造就音樂的“耳樂”。在教唱一首新歌時,一般先讓學生欣賞歌曲一遍,教師再將全歌范唱一遍,讓學生有個整體感受,然后學生哼唱歌譜,學唱歌詞,理解歌詞含義,最后學生完整演唱歌曲。這樣利于音樂程度的提高,利于復雜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助于良好探究習慣的養成。
四、創新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良好音樂習慣的形成
心理學研究標明,小學生都期待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期望獲得成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改革評價方法,采用激勵評價,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激勵評價的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早日形成。在教師的激勵下,能看到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紀律表現良好、主動參與唱歌教學、欣賞教學、器樂教學的學生的比例顯著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創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揮;課堂教學秩序良好、學生的音樂素質也有明顯進步。這樣,學生在和諧的音樂氛圍中不但學會了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學習,同時也初步養成了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形式的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總之,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音樂教學要不但完成音樂基本知識的教學,還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素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教師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這要求我們音樂教師不斷地思考、探索和創新。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角度來看待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在具體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從細小之處入手,嚴格把好習慣關,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