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君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的課堂教學應當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重視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作者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生活化教學 現狀 對策
所謂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活動置身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中,調動學生的課堂主體參與性,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不斷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對當前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觀點,實行與小學生身心相符的教學模式,通過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小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以下筆者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策略。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現狀
當前,小學生的學習負擔重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從小學生沉重的書包及一些帶拉桿箱的書包,都讓人不禁有點同情現代的小學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讓很多學校和家長都實行不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總結起來,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現狀如下:
1.教師缺乏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雖然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培養,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依然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教師依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很少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也沒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與生活嚴重脫離,不利于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2.教師沒有尊重學生的生活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和生活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足夠的尊重和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才會更重視學生的因素,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發展。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明確,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年紀太小,需要教師的關心和照顧;或者有教師認為:小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所以需要教師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學生身上。其實不然,當前的小學生,絕大部分已經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對很多事情有主觀意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學會尊重學生的生活主體性,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3.缺乏有效的教學反思和評價
有效的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及時發現自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改進,實現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并沒有進行教學反思的意識,沒有對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甚至部分教師不愿意承認自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這種諱疾忌醫的教學思想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分析
以上筆者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觀點沒有充分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角落。面對這樣的教學,筆者認為,應當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以實現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目標。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怎樣的手段,實現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呢?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近年來一種比較有效且實用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生活主體性,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又好又快發展。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化的情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達到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現實狀況,及時消除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從而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
2.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信息社會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現狀,也可以改變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手段音、形、色于一體的教學優勢,達到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目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可濫用多媒體,應當合理利用,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重視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現狀,應當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通過認真分析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優勢、問題與不足,對于優勢的地方應當再接再厲;對于不足的地方,應當及時進行改進,用正確的思想面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和學生溝通交流,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了解,方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此外,在和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亦可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是提高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強化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實現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于雪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萬子渝.小學語文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探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