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淵媛
摘 要: 在以往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灌輸式教學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感到十分枯燥,學習的結果也是“啞巴英語”,只會寫不會說。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該現(xiàn)象逐漸引起社會的關注,諸多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也開始就此問題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其中比較受歡迎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和語篇教學法。本課題將從語篇和情境兩個角度對五年級英語教學進行分析與研究,轉變一些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篇。
關鍵詞: 小學英語 五年級 語篇教學 情境教學
本文主要以5A Unit 6“My e-friend Story time”為例,由南通市通師二附小學的優(yōu)秀教師湯林霞老師執(zhí)教,對五年級英語情境教學下的語篇教學進行分析研究。筆者將課堂劃分為Pre-reading(閱讀前)、While-reading(閱讀中)、After-reading(閱讀后)這三部分,并結合案例對這三個部分進行具體剖析,總結教學技巧。
本節(jié)課的主題是e-friend,主要對象是Wang Bings e-friend,該教師創(chuàng)設的大情境是學生和Liu Tao一起了解Wang Bings e-friend。
一、Pre-reading(閱讀前)
該部分處于正式進入課文語篇情境之前,可以說是一種熱身環(huán)節(jié),把握得當可以使學生比較輕松地融入課文語篇情境之中。該部分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并通過有效的引導來豐富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對篇章的理解要大于語言知識,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需要解釋疑難點,為下一步閱讀掃除障礙。
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該部分,該教師一共提了五個有效問題,并且給了學生很多回答的機會,讓大多數(shù)學生都參與熱身,也照顧到個別學生。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意鞏固學生的原有知識,比如該教師提問:Whats my favorite color?學生就會回答各種顏色,這就是對顏色這方面知識的一個小小的鞏固復習。
在對話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shù)厥褂糜哪瑢W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一般比較短,適當?shù)挠哪梢跃徑鈱W生的緊張程度,放松下來進入語篇情境。該教師在幽默這方面使用的比較巧妙,她提出這么一個問題:Whats my favorite food?學生的回答很豐富,有rice,mangoes,eggs,sandwiches,noodles等,最后揭曉答案,該教師最喜歡的食物是soup(湯),該教師自己解釋道:Do you know why?Why do I like soup?Maybe because Im Miss Tang.So I like soup.該教師的小幽默很成功地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二、While-reading(閱讀中)
該部分是一節(jié)課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教師要將完整的語篇情境逐漸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進入到情境之中并理解語篇內容。該部分內容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與運用程度。
該教師用“Look at these two boys.They are friends,too.Who are they?”這幾句話從Pre-reading過渡到While-reading,選擇用圖片的形式來呈現(xiàn)語篇情境,學生可以根據(jù)圖片找出圖中有哪些東西并根據(jù)這些東西猜測發(fā)生了什么事。該教師并沒有直接給出情境,而是給學生想象的余地,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緊接著,該教師從為什么Wang Bing不能跟Liu Tao一起出去踢足球這個問題入手,引出新句子:Wait a minute.Let me send this e-mail first.該教師在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之后再仔細領讀與講解新單詞:minute,send,e-mail,并糾正學生的錯誤發(fā)音與音調。
筆者認為,教師應做到在呈現(xiàn)語篇的過程中教授新知識,而不是單獨地將詞匯、句子教授給學生,不顧學生對語篇的理解,使它們與語篇情境分離。以語篇為基礎,在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詞匯與句型的意義,掌握運用這些詞匯與句型的時機。相對而言,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之上掌握知識會更容易一些。
在教授新單詞minute,send,E-mail之后,該教師又拋出一個問題:Wang Bing wants to send this E-mail first.To who?該問題是整個語篇情境中的一個過渡點,直接引出語篇中的中心詞:e-friend。
該教師引導學生對Wang Bings e-friend提一些問題,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在語篇教學中,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以提問題的形式對語篇進行理解與分析,而小組合作的形式則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之間用話段或句子相互輸入、輸出信息,對學生的聽力與口語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After-reading(閱讀后)
該部分是教授新知識之后的鞏固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繼續(xù)課堂項目,讓學生復述、評價或表演,以加深對語篇的理解,深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遷移。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口頭或筆頭練習,檢測學生的理解情況,鞏固學生的理解。
該教師在本部分設計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有分角色朗讀課文、完成書本練習、復述課文內容,最后以布置家庭作業(yè)結束本節(jié)課的所有內容。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值得注意的是,該教師讓學生自己總結特殊疑問句和一般疑問句在語調上的不同,然后進行分角色朗讀。這點很多準教師或新教師可能做得不是很到位,往往容易直接給出規(guī)律。事實上,學生需要的更多的是引導,只要給出足夠多的例子,學生是有能力總結出規(guī)律的。筆者認為,在語篇教學的After-reading部分,教師應該善于開展分角色朗讀活動,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語篇的理解。
在復述課文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書本上的練習,對語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此基礎上,該教師帶領學生對語篇進行復述。先讓學生在自己的引領下復述部分內容,然后才讓學生同桌間練習,嘗試復述完整的語篇內容。復述在語篇教學的After-reading部分使用的比較廣泛,很多教師都會采用這種方式。
結合以上案例及情境教學和語篇教學的一些研究成果,筆者總結出:在課堂上開展語篇情境教學能使課堂從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中解放出來,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也能更快樂地學習;在語篇情境教學中,學生以理解語篇為基礎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對詞匯、句型的理解更透徹,學生真正將知識內化于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