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摘 要: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各門學科都要對學生進行創造力培養,高中物理學科也是如此。對學生進行物理專業的創新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觀察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同時應對現存不合理教育現象進行調整,從而使高中物理素質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為我國素質進步作出貢獻。
關鍵詞: 高中物理 素質教育 觀察力 創造性思維
素質教育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但整體來看推進速度較慢,進展不盡如人意,其原因何在?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關系到一個國家的長久發展。那么,現今的素質教育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素質、實現教育目標?本文對上述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一、高中物理素質教育中出現的幾個問題
新課程下的教育目標:不注重知識儲存,而重在給學生提供具有開發創造力的教育和指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試教育留下了許多難以去除的問題,為素質教育的推廣添加了很多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學多思少”和“學少思多”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大多喜歡那些循規蹈矩、老實聽話的“高分低能”的學生,不喜歡惹是生非、頑皮淘氣的“低分高能”的學生,課堂上筆記不停,一直在做筆記,學習永不停止,沒有思考的時間,但這種學習方式下,有多少覺得的東西是自己的呢?恐怕大多數是屬于老師的“二手貨”。新式的教學應該是“學少思多”,雖然從老師那里得到的東西不多,但自己頭腦中思考得來的不少,這些知識并不是老師“教”的,更不是老師“交”給我的,而是我自己“勞動”所得。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愿尋求知識源頭,提高自我素質,成為具有發展潛力、創造能力、人格完善、極具個性的學生。
2.“減負”
反對“題海戰術”已經成為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共識,但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將這一違反學生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法寶。要盡快采取措施,改變學生負擔過重的狀況。從不同角度看“減負”的“負”具有三層含義:一是外部的壓力造成的“負”,叫“負荷”;二是“學多思少”造成的“負”,叫“負重”;三是被動承擔的“負”,叫“負擔”。培養學生的有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在培養創造力的前提下開發智力,是減輕學生“學多思少”的“負重”的有效方法;二是加大情商教育的投入是減輕“負荷”的有效手段。不能讓外部壓力造成的“負”超過學生自身承受的極限,成為超負荷,許多媒體報道中出現的學生自殺現象或者殺害母親的現象,就是超負荷運轉的結果。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是“減負”的有效措施。實行“減負”措施以后,很多學生無所事事,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家長很無奈,老師也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些什么。事實上,“減負”只是手段,是改革的一個切入口,在“減負”之后,還要注重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有更大的自我學習空間和更多的學習時間。如科學制作,通過指導學生動手制作科技制品,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并用的創造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策略
開展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需要。素質教育是應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與方法組織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創造精神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物理教學中必須嚴密組織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的思維訓練,培養獨立創造的思維個性。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創造性智力,所謂創造性智力是能夠產生創造機智、發展創造效能的智力。開展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培養高中生觀察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分析和表達、歸納的前提。培養學生觀察力,在物理這門學科中顯得尤為重要。由于物理變化中經常同時出現多種現象,有的轉瞬即逝,因此要求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就是從深入地觀察唾液分泌等現象入手,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英國細菌學家費萊明通過非常細致的觀察,發現了青霉素等重大科學發現,這些都足以說明觀察在科學研究、科學創造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努力提倡師生平等,創造民主課堂,通過共同學習促進學習進步,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相反的想法和問題,鼓勵學生開展超過教師思維軌道的有價值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敢于質疑,不管是書本上的或教師得出的結論,還是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疑者、覺悟之機也”,善于存疑才能產生探究的動力,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增進鞏固,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性,甚至有新的發現。所以,物理實驗的每一步都要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觀察。
2.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創造性思維能力每個人都有,只是表現程度不一樣,一般來講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自我實現”或稱“自我開發”的能力。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解決了自己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表現。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教育的重要職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發思考的問題,使課堂上充滿積極的創新氣氛,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物理教學中經常進行這樣的思維擴散與集中訓練,如組織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答,這些訓練并不是一味追求“多”,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多“思”,鼓勵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發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論證,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總之,以上從兩個方面談了關于高中物理素質教育的問題,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重大課題,今后還需要努力研究,不斷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使素質教育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