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麗
摘要: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家簡政放權,逐步下放審批權限,促進形成市場化的投資管理模式,建設項目的投資風險也更為徹底地轉移到項目業主身上。提高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是投資者積極適應新形勢、提高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手段。本文從現行建設項目風險分析存在的問題分析開來,介紹了不確定性分析與風險分析的區別與聯系,對以敏感性分析為基礎加強風險分析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投資決策 不確定性 敏感性分析 風險分析
2004年國家對投資體制進行改革,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改革項目審批制度,對于列入《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內的投資項目實行核準管理,目錄之外的實行備案管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十八大以來,國家在項目核準管理上進一步簡政放權,國家發改委分批減少了核準目錄。從國家層面講,下放投資審批權限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具體舉措。對于企業而言,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在更為市場化的環境中擁有越來越完整的投資自主權需要承擔更為復雜的投資風險,對于投資決策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建設項目具有一次性和固定性特點,從前期研究到建設運營需要消耗一定的資金、物資和人力資源,一旦決策建設很難更改。若投資決策時對項目存在的風險分析不足、應對不利,就會影響項目預期的投資效果,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甚至導致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時的尷尬局面。簡言之,新形勢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需要對建設項目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及風險因素進行更為全面、科學的預判和應對。
一、現行建設項目風險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在開展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中都會開展不確定性分析和風險分析。不確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和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對影響項目的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中進行分析,測算其增減變化對項目效益的影響,找出主要的敏感性因素及其敏感程度的過程。風險分析,也叫風險概率分析,指通過技術手段預測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或概率,評價其對投資項目影響程度,并制定風險對策以便達到最優投資效果的過程。
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投資者甚至不清楚敏感性分析和風險分析的區別,對于風險分析的深度更是遠遠不夠,主要表現在:只開展敏感性分析,忽視風險分析;即便開展風險分析,也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與敏感性分析結論實質性差異不大,沒有體現風險可以量化的特點;沒有將風險分析的結果融入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基礎方案,沒有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等等。這些做法實際上相當于僅僅依靠可行性研究的基礎假設方案進行決策,置基礎方案于不清晰的風險敞口之下,一旦某一或者某些風險因素“意外”,將會對項目的實施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甚至顛覆整個項目。
二、敏感性分析和風險分析的區別和聯系
通過敏感性分析,投資者可以得知影響建設項目經濟效益的主要敏感因素及其一定變化幅度內對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但是對于建設項目投資決策而言,僅得知有哪些不確定性因素和這些因素的敏感度是不夠的,投資者對未來哪些敏感性因素最有可能發生、是否超出敏感性分析的變化幅度這樣的問題無法回答,如同投資者對建設項目的未來缺乏明確的情景勾勒。借助于風險概率分析,通過合理的預測和分析判定敏感性因素發生的概率,才能對未來項目生命周期內的風險有足夠的估計,投資者才能獲取全面的信息,最終做出更為正確的決策并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因此,敏感性分析不能替代風險分析。
但是敏感性分析與風險分析兩者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敏感性分析所找出的主要敏感因素可以作為風險分析的基礎。在敏感性分析結論之上,開展概率分析可以規避大概率的風險因素、針對較大程度的風險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大大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高投資管控水平和效益。
三、以敏感性分析為基礎加強風險分析
(一)充分利用敏感性分析結論
敏感性分析通常依托于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所涉及的市場、資源、成本等眾多不確定性因素展開,通過測算不同因素一定變化幅度內對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找出影響項目效益的最主要敏感因素。通過敏感性分析投資者對可能影響項目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進行了全面篩選,所找出的主要敏感性因素可使項目評價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到這些關鍵因素上,為下一步的風險概率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就是說,充分利用這些敏感性分析的結論開展風險概率分析將會大大提高風險分析的效率。
(二)提高風險分析技術水平
有些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對項目的影響是可以量化的,客觀上也存在一些難以量化的風險因素,但風險分析只有在定量或者半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提高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和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風險分析的量化方法包括主觀和客觀兩類,主要有概率樹分析、蒙特卡洛模擬、貝葉斯估計、風險概率矩陣、專家調查法(德爾菲法)、綜合評價法等等。
對于大型投資項目,國外一般使用蒙特卡洛模擬分析其風險。蒙特卡洛模擬是一種輸入隨機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進行大規模模擬的統計試驗方法,對基礎數據要求高,其精度取決于計算模型的準確性和各輸入變量的概率分布的有效性。由于技術水平限制,很多企業不能有效使用概率樹、蒙特卡洛模等工具,建議綜合運用多種風險分析方法,推薦綜合使用專家調查法和綜合評價法,主要步驟為:根據敏感性分析的結果,廣泛征求領域內專家(10-20位左右)調查意見,判斷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即對項目的影響程度)、按五檔(很小、較小、中等、較大、很大)劃分每個影響因素發生的概率;若專家意見較為離散可以多輪反復征求專家意見,從而得到較一致、可靠性高的結論;使用綜合風險評價表,計算項目的綜合風險等級,分值越高,項目的風險越大。
對于建設方案簡單、投資規模不大、投資回收較快的“短、平、快”項目也可以依據專家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行風險分析,比如劃分風險等級、風險概率矩陣等。
(三)充分發揮風險分析的作用
在對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及其影響程度進行估計和評價后,應提出有針對性的風險對策,供投資者根據風險偏好程度和投資組合策略進行決策,若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基礎方案的風險超出投資者的接受范圍,則投資者可對基礎方案進行優化或改進,直接降低項目風險,或者提高對項目的投資回報要求。此外,利用風險分析的結果可以指導和加強項目實施過程風險管控,建立風險防范措施或者方案,有助于為項目全過程風險管理打下基礎,防范和規避項目實施和經營中的風險。
(四)注重從以往項目中積累風險分析信息
為了提高風險分析的可靠性,企業投資者應及時開展已投運同類項目的后評價,對影響項目成功度的風險因素及其影響程度進行總結和分析,注重從不同的項目案例中積累盡可能客觀的信息,形成較為準確的基礎數據和資料,制定規范的風險清單,以便于在新建項目風險分析時充分借鑒同類項目后評價經驗數據及相關信息,減少或消除因缺乏具體數據而導致的風險分析的主觀性。
參考文獻:
[1]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M].中國計劃出版社,2012年版)
[2]吳有禎.項目評估中敏感性和風險分析方法運用[N].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09期
[3]GB/T 24353-2009 風險管理 原則與實施指南
[4]GB/T 27921-2011 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