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楊
摘 要: 如何在生物課堂上實現更有效的提問是每個生物教師都面臨的問題,因為提問質量往往決定一堂課的質量。本文以生物學科為例,提出讓生物課堂提問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 生物課堂 有效提問 思維興趣
提問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課堂上教師的恰當提問可以變成開啟思維大門的金鑰匙,可以成為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的助推劑。通過提問,教師和學生之間會形成積極的互動,在一問一答中獲得諸多能力的提升,因此優秀的教師一定要掌握提問的技巧,學會運用這些技巧,想方設法地讓課堂提問更科學有效,這才是實現整體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方式。作為高中生物教師,在生物課堂上進行提問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保證提問活動的有效性呢?
一、提問要注意把握時機和頻率
課堂上的提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恰當就好。什么樣的提問才能稱為恰當呢?簡單來說就是該問的時候問,該問多少就問多少。那么在一節課上,什么時候該問呢?一般來說,提問的幾個重要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在講課之前,這時候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二是在講解分析重難點知識的講課過程中,這時候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輕松地理解和吸收重難點知識,排除思維誤區和易錯點;三是全部知識結束以后,這時候的提問既可以考查學生一堂課的聽課效果,用于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調控,又可以對整堂課的知識點起到一個總結整理的作用,或者為一堂課留下懸念,用于引出下次上課的新內容。這樣抓住時間點提問,才能讓提問行為發揮最大的效用,至于提問的頻率問題,教師就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反應確定,也可以結合適合提問的幾個重要節點設計問題,切不可“一問不發”,也不可“滿堂問”。只有做到時機和頻率的把握,才可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二、提問語言要淺顯易懂
生物學科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大多數學生接觸這些專業術語的時候都表現得比較茫然,倘若教師在新課教學階段過多地使用這些專業術語,就會增加學生的回答難度,從而導致“曲高和寡”,學生不能與教師形成有效的互動,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在語言選擇上要盡量選擇一些淺顯易懂的詞匯,如用“能量”這樣的表述替換“ATP”這種晦澀的專業術語,這樣學生一聽到問題就很容易弄清楚“ATP”在提供能量上的重要作用,學生無論是在理解問題還是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都會更有方向感。當然,適當的專業術語習得是學習生物學科非常重要的內容,對此,教師不必操之過急,可以待學生熟悉新知識以后再慢慢引入各類專業術語。在進行復習提問的時候,教師大可以在提問中多添加一些專業術語。
三、將問題融于各類情境之中
提問的本質是讓學生掌握問題中的知識點,而知識點的學習一向是比較枯燥單調的。如果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采用一板一眼的方式,學生很難對問題產生思考的興趣,且因為脫了實際情境,很多問題本身就很難被理解。因此,聰明的教師要學會將一些問題融于各式各樣的情境之中,通過舉一些生活小例子,聊一聊一些常見的現象等,自然地把熟悉的情境同知識聯系起來,這樣的提問往往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筆者在講激素調節這個知識點時,就采用這樣的方式提問:“李奶奶今年七十多歲了,年老體弱,還患有高血壓,假如你是醫生,讓你給李奶奶配藥,你會選擇哪些類型的藥物呢?”將想要問的知識點放在一個實際的情境之下,學生會覺得問題本身更有趣,學生的回答熱情也會更高漲,這對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當然會大有幫助。
四、提問要講求系統性
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性整理是我們最終掌握知識的重要步驟,因此,知識整理和系統化處理能力就成為學習能力中的重要因素。在提問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系統化的問題設計訓練學生的這一能力。如筆者在講“食物鏈”這個知識點時,先給學生提供一些能夠串聯成食物鏈的動植物名稱,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組建食物鏈,接下來進行如下的提問:你能夠根據這些動植物名稱組建幾條食物鏈?說出每一條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消費者存在幾個營養級?在傳遞能量的過程中是否能達到能量守恒?如果不能達到能量守恒,損失的能量去了哪里,大概會損失多少能量?以上這幾個問題就是一個系統的問題群,每個問題之間都有前后聯系,這些問題是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排列而成的,而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層層思考和回答,最終對“食物鏈”這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系統化的認知,這就是我們進行提問想要達到的效果,而這種提問方式久而久之也會幫助學生養成系統思維的習慣。
五、重視提問的對比技巧
在生物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點在名稱或者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性,這些相似性給學生學習過程中制造很多的麻煩,如何掃清這些麻煩呢?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將這些相近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而以提問的方式無疑比直接對比講解更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因此,在提問環節,教師要重視提問的對比技巧,將一些相近的問題放在一起進行提問。如為了區分“DNA”和“RNA”這兩個概念,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問題:“DNA”和“RNA”的組成單位分別是什么?“DNA”和“RNA”的組成堿基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分別是什么?“DNA”和“RNA”哪個是雙螺旋結構?哪個是單鏈式空間結構?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學生很容易就將“DNA”和“RNA”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并且會比較這兩個相近概念之間的異同點,更深入地掌握兩個概念的內涵。
總之,課堂上的提問看似簡單,但實際卻蘊含很多的技巧和方法,教師要努力在教學研習中掌握這些技巧,會用這些技巧,多創造一些好的提問方式和手段,讓提問活動推陳出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董廣范.淺析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問的技巧[J].考試周刊,2013(43).
[2]劉玉梅.高中生物課堂提問的技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2).
[3]楊銀軍.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技巧分析[J].新課程(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