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華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喚起學生主動意識、營造自主學習課堂、營造民主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等方面的自主學習策略,以期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自主學習;策略
1.喚起學生主動意識,營造自主學習課堂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通過喚醒他們的主動意識,營造自主學習課堂,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進而使學生學到新知識,講出新見解,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積極活躍的精神狀態,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
筆者仿照一位教師的“嘗試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努力創設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通過讓學生課前自學教學內容,課堂設疑引導,開展課堂練習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發現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探究新知的活力和動力在數學課堂上得到充分釋放。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面積”時,在備課中筆者發現,將圓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幾何圖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只要學生能解決這一問題,那么課堂教學內容中的各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營造民主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要想孩子得到全面發展,就需要將他們個體發展的主動權交還給他們,這也是新課標的內在要求。要想達到這一教育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充分尊重學生,努力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從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出發,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如何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一,教師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圍,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自由探究,暢所欲言;經常用肯定性的語言和動作保護他們的童真和創新性靈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剪、拼等方式來發現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當時機成熟時,可以讓學困生來講解自己學習探索的過程。盡管教師能夠預見到學困生的表達不會很流暢,講解的內容也不會很完整,但教師可以在他們講解的過程中,適時通過豎大拇指、點頭、微笑等方式給予肯定,講解結束后教師帶頭鼓掌,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對課堂發言有信心。
第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分配好教與學的時間,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發展思維的空間和時間。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觀察、自己動手、自覺提問、自我解答,并自我總結。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起思考,一起動手,師生積極互動,經常利用小組討論等形式就教學內容進行辯論。這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各種潛能在數學課堂中得到充分展現,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3.運用開放式教學策略,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和枯燥,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策略上多下功夫,在充分挖掘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采取開放式的教學策略,設計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課堂練習,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進而為學生創設自我發展的數學學習空間。
在學習方式上,教師要努力改變傳統的獨立思考、“師生問答”等形式的個體學習方式,而是采用小組合作、同桌合作、師生合作等合作式的群體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學生在課堂合作中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在課后也可以采取開放的作業形式,對于新知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少做家庭作業或是不做,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思維發散,對于學困生則可以采取“開小灶”、多督促、降低作業難度等方式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還可以適當布置一些學生樂于完成的諸如步測家長與學校的距離等實踐作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形式多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才能為學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 寧.有效小組合作,構筑數學課堂和諧[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
[2]郭煒江.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