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婷
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挖掘小學生語文學習潛能。教師要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合作探究,感受閱讀魅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探究激情 閱讀魅力
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美文中咀嚼其意,掌握文章是怎樣構段謀篇的,體會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等寫人記事文章的妙筆之處,學習作者是怎樣把文章寫得生動形象的,落實語用目標,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感受閱讀魅力,為小學生打開通往文學殿門,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1.創設閱讀情境,激發探究熱情
閱讀情境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有一定色彩、以形象為主的具體場景,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起學生自主體驗,目的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充分發展,讓閱讀教學充滿樂趣、情趣、智趣和語趣。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開放、自主、有趣、參與度高的閱讀平臺,提高閱讀速度,增大閱讀數量,引領學生主動閱讀,激發探究熱情,享受閱讀樂趣。
1.1問題導入,興趣盎然。導入是小學閱讀新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問題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先導,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欲望,激發學生積極探索語文知識的熱情。學生積極閱讀課文,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短時間內和文本產生情感上的和諧共鳴。用問題導入新課能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找出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進入作品境界,滿足閱讀需要。在問題的引導下自愿探究、感悟文本。教師要把課前寶貴五分鐘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快樂閱讀,讓學生腦動、口動和手動,在討論中計入新課學習。例如:教學《信任》一課時,教師直接在黑板上寫下“信任”兩個字,然后問學生你是怎樣理解這個詞的?從文題中能看出什么?讓同學們自由回答。請大家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表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用心靈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直奔教學目標,對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分享了人與人之間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問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為新課探究做了良好的鋪墊。
1.2運用課件,寓教于樂。多媒體課件色彩艷麗、動靜結合,強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小學生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烏申斯基曾說:“孩子們是以形狀、色彩、聲音思考問題的,假如有人強迫他們用其他方式去思考,那就是逼迫他們失去興趣和天性?!币纛l與視頻改變了粉筆加黑板的單一教學形式,把枯燥的閱讀教學課堂形象化。突破時空的限制,能幫助學生加深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抽象的事理,為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與思想境界架起了橋梁。興趣是小學生主動閱讀、創造性學習的搖籃,更是學生不斷進步的催化劑。課堂氣氛活躍,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學北師大版《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教師播放如下視頻:凜冽的北風呼呼刮著,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上、樹上、房子上都白了,好一片潔白的世界啊。學生聚精會神地觀看視頻,小聲議論著:雪好大呀!這時伴隨著《小雪花》的樂曲,一群不怕冷的小動物姍姍而來。小雞嘰嘰地叫著,好像在說:“雪后的世界真美呀!”小狗也不甘落后,“汪汪”地叫著,它們在各自領地中揮毫潑墨。小鴨和小馬這一對好朋友在商量著怎樣作畫呢?它們想在雪地上畫出最美的圖畫。培養小學生的探究精神,形成閱讀內驅力。現在請大家伴隨著音樂有感情地讀文,分享小畫家們的快樂吧。通過課件演示輔助課堂教學,語言文字訓練無聲無息地沁入學生的心田,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統一,提高閱讀效率。
2.樹立探究意識,感受閱讀魅力
閱讀教學要注重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讓小學生親歷閱讀的探究過程,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以讀引研。鼓勵學生把滿腔熱情投入到自主閱讀活動中,徜徉于文本的字里行間,品味遣詞造句的深刻內涵。感受閱讀魅力,體驗探究的樂趣。
2.1實驗操作,踐行探究。實驗操作是小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形成的標志。教師給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進行探究,讓學生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勇于實踐。仔細品味句子含義,準確解讀課文。幫助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準備實驗材料,動手模擬,用直觀再現的方式展現課本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煥發課堂活力,引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學《撈鐵?!芬徽n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大鐵牛撈起來的,教師讓學生充分讀文,了解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掌握打撈方法。然后利用實驗材料讓學生小組合作,模擬課文中懷丙和尚撈鐵牛的過程,進行探究性實驗操作,再現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場景。通過實驗,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實驗過程,主動索取知識,發現閱讀的意義,凸顯自主探究的作用,提高閱讀效率。
2.2情境表演,拓展探究。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表演情境,帶著對課文的理解與文本對話,用自己的語言及各種感官觸摸品味文本,體驗文本。在表演中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動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中獲得人文教育、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拓展探究思路。例如:教學孟郊的《游子吟》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細心揣摩、品詞賞句,讀懂課文內容,掌握閱讀方法。教師鼓勵學生談談對母愛的理解,你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呢?學生說為母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感恩。教師趁機給學生布置一次實踐作業,給爸爸(或媽媽)洗一次頭。拓展了學習內容,受到了家長的好評。交流作業時,學生廣開言論,說出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一定要好好學習、孝敬父母。讓學生認真傾聽,運用鼓勵性語言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勤思多問。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把學生表達的情感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實踐活動,喚醒學生的求知欲,使閱讀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文本、生活和學生的心靈對話。教師要創設情境,以小學生的發展為終極目標,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研讀課本、大膽質疑、合作交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拓展閱讀空間,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根定.小學語文文本解讀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11(11).
[2]王要飛.從審美的視角反思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