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娥
摘 要: 本文結合素質教育要求、數學學科特點和職高學生實際,對職高數學教學內容、方法進行思考,探討通過數學教育促進職高學生基本素質提高,實現差異成長。
關鍵詞: 素質教育 職高學生 數學教學
一、研究背景
如今,舉國上下都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不僅是教育改革的口號,更是一種有著豐富內涵的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要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的,注重人的獨立性、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等品質培養,著眼于能力提高。
職業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廣大一線勞動者的地方。從它的實際情況來說,是對特別不適于應試教育的青少年的教育,是最需要素質教育并需要素質教育積極發揮作用的地方。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機制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需要身心和諧發展。在當前社會歷史背景下提出的職高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具體內涵:
第一,身心全面發展,主要是對個人內部素質結構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說職高學生通過學校教育,要形成比較完整的素質結構,從而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從全面發展領域來說,有德、智、體、美、勞等不同方面;每一領域又有不同具體目標。
第二,身心可持續發展,這是對個人發展的動態要求。在現代社會,人的發展是持續一生的過程,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要為他們一生不斷發展打好基礎。可持續發展正是立足學生終身學習需要提出的要求,所謂發展的持續性,指當前學習具有的持久發展價值,即可以遷移到今后工作和學習中去,長久發揮作用。
第三,體現時代要求。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職高學生對現代社會的適應性、對市場經濟的適應性。因此,要在培養規格上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當前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對個人發展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職業教育工作者應給予高度重視。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積極上進、與時俱進,主動適應社會變革,和諧發展。
第四,身心健康發展,這是對個人發展狀態和過程的定性要求。健康發展是身心發展的質量標準之一,包括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等具體方面——職高學生要有完整的人格和獨立操守,同時要有排解各種心理困擾的能力。
第五,主體性發展,這是和諧發展的靈魂和內核。增強職高學生主體性,就是使學生自立、自強、自信、自覺和自律,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綜合性反映,是學生發展水平的內在標志。弘揚主體精神,是和諧發展的最終追求。職高學生主體性培養是一項綜合工程,要從意識、能力和品質等方面入手,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環節,讓學生在主體活動中提高主體性。
總之,追求和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所在。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是個人需要與時代精神的統一,是現實進步與長遠發展的統一,是以提高主體性為核心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中,同樣或者說更具有重要意義。
三、數學教學促進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途徑與方法
職高學生絕大多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失敗者,尤其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但作為學校培養對象,必須以學生根本需要為出發點和動力。鑒于這樣的觀點,審視自己從事的工作,聯系中等職業教育大背景,認真思考,積極探索:
1.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教師“育人觀”的合適定位。
羅杰斯認為,學習是個人潛能、人格和自我的充分發展,是一種感性與理性、身體與心靈交融匯聚的全面活動,是學習者在相當大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行安排適合自己學習情境的一種自主自決、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這種以人為本的學習觀提倡學生主體參與、探究。
2.優化數學教學課堂結構,使數學教學節奏符合學生發展規律。
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和個體差異性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此,數學教學只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才能使數學教學符合學生發展節奏。
(1)堅持數學教學設計最優化原則。
數學教學設計是規劃數學教學系統合理有序的過程,包括確定數學教學目標,分析學生數學學習任務,確定數學業績目標,規定數學教學進度,選擇數學教學媒體,評定數學學業成績等。教師備課時,既要備教學內容,又要備教學方法;既要進行教材分析,又要進行學情分析……必須根據學生情況不斷調整、不斷優化,注重學生平時學習。教學設計優化就是優化教學系統中的各個環節,對課堂教學進行整體優化設計。
(2)堅持新授知識熟悉化原則,數學教學應“雅俗”共存。
對身心發展還不完善、知識層次水平不高的職高學生,一味強調數學“科學性”的一面,無異于拔苗助長,給學生造成“高處不勝寒”的恐懼感和不適合學數學的自卑感。因此,數學教學中應根據學生情況,注重“科學性”的同時,適時、適量地滲透“通俗性”的人文事例,有利于把數學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狀態。
(3)堅持精講精練原則。
數學教學講授內容要力求少而精,練習訓練應該力求少而精。摒棄“滿堂灌”,科學地選擇教學素材,優化教學內容,適當開展專題性研究課,充分挖掘例題功能,對例題進行變式,為學生主動發展提供足夠思維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4)堅持分層指導原則。
由于職業學校學生教學基礎差異較大,若在教學中對學生發出同一號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則會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消,因此教學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教學,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當然,這里的分層教學、分層指導是隱性分層。按照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在頭腦中分成A、B、C、D檔,而且A、B、C、D檔的學生是在不斷調整的。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實施分層指導,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得到進步,都學有所獲。
(5)堅持啟發探究原則。
在教學方法選擇上,以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為主,強調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哪怕是激烈的爭辯,生生互動,讓學生說服學生比教師單方面傳授要生動、有效得多。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為主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堅持及時反饋原則。
教學反饋是師生間的雙向循環活動。一方面教師將評價及時告知學生,利于學生自行調節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學生將自己學習的收獲或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便于教師調控、指導。通過及時反饋,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好習慣。
(7)加強課外輔導,重啟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通過作業批閱、課堂提問、學生提問等多種手段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及時給予不同指點和幫助。針對學生不同情況,采取不同輔導方式,如對“差生”出基礎性問題,幫助其復習學過的舊知識,舉淺顯易懂的例子,使舊知識自然向新知識過渡。對中上層學生出一般問題,一般不予直接講解,多進行啟發,點到為止,盡量讓學生自己領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以上原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調控教育場中諸教育要素的關系,可以使數學教育的節奏符合學生發展的節奏,進而使“教”與“學”產生諧振效應,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
在高呼專業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決不能抱著一本統發的教材千篇一律地教學。職高數學教師在數學課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數學公式、定理教學,使職高學生遵守合理的規則,養成規則意識;通過數學解題學會快樂、學會反思、學會合作;通過數學思想、方法論的熏陶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積淀,促使數學科學人文精神在學生發展過程中起輻射作用,進而引導學生進行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從根本上推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文衛星,張文源.數學人文精神之我見.數學教學,2002.4.
[2]潘鶴鳴.高職數學教學改革談.
[3]張劍石.學校教育中的個性與規則芻議.
[4]劉曉偉.情感教育與人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