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利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這門啟蒙課也要適應新時期課堂教學的發現,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語文素養獲得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路徑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對于小學生來說,學好語文這門啟蒙課,對未來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加強教師個性化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綜合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能突破傳統教育的桎梏,創新意識不強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學好母語知識,提升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效果,不僅影響著小學生對于母語知識的掌握,更影響著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好語文則顯得更加重要。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夠解決,就會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語文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然而,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突破傳統教育的桎梏,創新意識不強。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過于陳舊,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
要求。
2.教師綜合素質能力弱,教學中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
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影響,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個人專業素質不過硬。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重點。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反復地講解教學內容,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依舊是一知半解,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教師綜合素質能力弱,人文素質不強,嚴重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能力水平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然而,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學生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更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路徑
1.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滿堂灌”“一言堂”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枯燥無味,禁錮學生的思想,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枯燥的語文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抽象的、枯燥的語文知識,通過圖文的展示變得生動有趣。另外,小學語文教學采用情境教學法,還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深刻含義,在課文中認識真善美。課文中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通過情境的展示,直擊學生心靈深處,有助于學生的情感培養。比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筆者選取了一些相對應的音樂和圖片,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在多媒體氛圍中,通過聲音和畫面的展示,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五壯士英勇就義的情懷,五壯士抗擊敵人、英勇獻身的頑強精神,鼓舞著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情緒激昂,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又很好地實現了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采用多媒體教學,學生的參與性也會更高,學生更容易通過生動的圖文畫面,理解教學內容。
2.構建和諧課堂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許多學生被迫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一言堂”教學模式,壓制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影響了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探索創新。在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增進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傳統的教學中,考試是評價學生效果的主要手段。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學習。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構建和諧課堂教學氛圍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高永芳.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研究[J].赤子:中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