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文華
摘 要: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是促進學習的動力。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故事、實驗、現代教育技術、游戲等手段,有意識地創設“鮮活”的問題情境,激勵學生的思維,增強其問題意識,可以激起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愿望和興趣,教師再乘機引導學生進入新知探究情景,形成新的認知,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實效。結合一些教學經驗和在聽課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情境創設案例,就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談一些淺顯的認識,與大家交流。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問題情境;教育技術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核心課程,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的課程,能夠最大限度地將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呈現在課程內容中”。可見小學科學課教學應以探究為主,而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是學生探究學習的起始環節。精心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可以將學生置于問題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進行觀察、分析和判斷,交流自己的見解,從而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科學發現精神。
一、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科學課是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學科。教材中提供豐富的實驗探究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設置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主動探索的動力。例如,在教學“氣體的熱脹冷縮”時,可以先演示一個“噴泉”實驗,即把一個帶有輸液針頭的瓶塞塞到裝有少量冷水的燒瓶口上,針頭管插到瓶底,用一杯熱水澆燒瓶瓶身,燒瓶內的冷水便會立即從針頭口噴出來。學生被這一新奇的現象吸引住,激發了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達到了最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教學“我們周圍的空氣”時,一上課老師先拿出一個馬鈴薯和一根吸管,問“同學們,誰能把這根軟軟的吸管扎在馬鈴薯上?”學生很難把吸管扎在馬鈴薯上時,教師拿起吸管毫不費力地扎穿了整個馬鈴薯。這時告訴學生,老師只是利用了一些空氣的特征而已,再順理成章地拋出要學的內容——“我們周圍的空氣”。新奇的實驗現象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積極地投入新課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充滿熱情地完成接下來的一個個實驗。通過實驗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其以積極的心態進入新知的探究中。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借助信息技術設計仿真的環境,通過直觀、形象的聲、光、電、圖像,創設豐富的畫面形象,可以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學習和體驗,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營造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三年級上“蝸牛”一課,本課是認識蝸牛的形態、運動及蝸牛的種類。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過蝸牛,但對蝸牛的形態結構、運動細節及種類還是比較模糊。為了激發學生對蝸牛的觀察興趣,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出示蝸牛圖片,使學生清晰地看到蝸牛的生殖孔、呼吸孔、肛門、腹足、眼睛、嘴等一些細節。播放蝸牛運動的視頻(把蝸牛放在玻璃上,從反面拍攝蝸牛的運動狀態)。學生通過觀察蝸牛圖片和視頻,再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蝸牛,學生一定會細心地觀察。這樣,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把學生引入認識蝸牛的環境中,使他們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從而獲得知識和能力。
三、利用認知沖突創設問題情境
認知沖突是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所學新知識之間不能包容時產生的一種矛盾。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頭腦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原有認知結構,在學習新知識時,他們總是以原有的認知結構來同化對新知識的理解。當遇到不能解釋的新現象時,就會產生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需求。如,在六年級下冊“我們身邊的物質”的教學中,準備一支蠟燭,一根40cm左右的鐵絲,一張A4紙。然后點燃蠟燭,教師同時彎折鐵絲,讓一名學生折疊A4紙,讓學生細心觀察這三種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蠟燭燃燒、彎折鐵絲、折疊一張紙,都是學生常見的現象。但讓學生說說這三種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變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卻說不出所以然。原有的認知解決不了新的問題,這就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順勢引入新知學習和探究過程中。
四、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和教材內容,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游戲環節,誘發學生積極探究的心理。如學習“形狀與結構”單元,設計一個折木條游戲。出示一根長約70cm,寬約5cm,厚約1cm的木條,讓力氣大的學生上臺來折木條,折前提出要求:木條要立著折,不能平著折,讓臺上的學生都試著折一折,結果誰也折不斷。接著再提出問題“若平著折,能不能折斷?”讓一個力氣小的學生試一下,很容易就折斷了,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木條平著容易折斷而立著不能折斷,材料的抗彎曲能力與材料的什么有關?”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導入新課的學習,激起學生探究的愿望,產生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很自然地開展新課的學習。
總之,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要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教學需要創設合理的、科學的問題情境,造成問題懸念,展現矛盾沖突,讓課堂氣氛輕松、和諧,使學生獲得學習科學的持久內在動力,激活和拓展思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葛美麗.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科學探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5):8-10.
[2]郭建民.談科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學科教與學,2005(7):54-56.